甘肃近85万名扶贫移民告别贫困生活
资讯
资讯 > 正文

甘肃近85万名扶贫移民告别贫困生活

新华网兰州7月6日电(记者姜伟超)一大早,郑玉良就发动起了停在院子里的拖拉机,准备给客户跑运输。6年前,他每天要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走半个小时的山路给家里挑水。

郑玉良是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兴民村村民。兴民村是一个扶贫移民村,村里共有278户、1310口人,全是从60公里远的关山深处搬迁来的。

扶贫移民,就是将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农民搬迁到适宜生存发展地区的一种特殊扶贫方式。

“我长大后就想搬出来,但是一没钱、二没地。要不是政府搬迁,我现在还是过着为吃饭发愁的日子。”郑玉良说。

郑玉良家原来世代生活的地方叫麻庵乡麻庵村,在关山深处,一年到头阴冷潮湿,没有一块像样的农田,没有自来水,也没通电。“有些地方连牛都上不去,一年只有3个月能吃上新鲜菜,亩产很低,口粮经常不够吃。”郑玉良说,由于学校离家太远,加上山路难行,他的小孩10岁了还没上学。

2005年,当地政府开始实施麻庵移民搬迁工程,278户大山农民陆续搬到了离华亭县城不远的西华镇,现房安置。在有着7间砖瓦房的院落里,太阳能、自来水、电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与村里的男人一样,除了帮家里种蔬菜大棚,郑玉良现在每天天刚亮就开着拖拉机出去跑运输,一天能挣200元左右。

“孩子上学了,收入也高了,有病随时都能看。”郑玉良说。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郑玉良夫妇打算把院墙推到,再盖5间房子。“大概1.5万元一间,钱已经存够了。”他说。

据甘肃省扶贫办统计,截至目前,甘肃已将53个贫困县(区)的84.847万人成功地异地安置,兴建了移民基地64个,利用农场及村舍撂荒地建立移民点725个。经移民开发项目配套,被安置的农民基本成功脱贫。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农民世代生活在高寒阴湿、高海拔、干旱等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的地区。由于基本生存条件缺失,一般的扶贫方式难以帮助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

针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甘肃结合全省各地实际提出了移民扶贫建设方针,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移民搬迁。

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张森说,通过扶贫移民的成功探索,甘肃摸索出了一系列工业移民、教育移民、劳务输出移民及城市移民的新路子。

“下一步,甘肃将继续加大扶贫移民基地建设,加强多种移民方式的结合。同时,增加移民区公益设施建设投入,引导其形成支柱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提高移民区的生产、生活质量。”张森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