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美丽乡村幸福生活——探访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乌鲁木齐县永丰镇上寺村


来源:新疆网

核心提示: 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过程中,上寺村收获了发展致富蒸蒸日上的好光景,收获了村级事务管理良性运行的好局面,收获了人人懂法守法的好氛围。

原标题:美丽乡村幸福生活——探访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乌鲁木齐县永丰镇上寺村

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过程中,上寺村收获了发展致富蒸蒸日上的好光景,收获了村级事务管理良性运行的好局面,收获了人人懂法守法的好氛围。

浓厚的民主氛围

“村里现在的崭新面貌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乌鲁木齐县司法局驻上寺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军说。

乌鲁木齐县永丰镇上寺村2015年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在创建过程中,村民素质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村规民约发挥作用,换来了经济发展、风貌提升的好局面。

李军介绍,现在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生产纠纷,还是邻里之间的生活矛盾,村民都能用村规民约来自我约束,按照法律和道理来解决问题。

这一点,本村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红贵体会深刻。“就拿换届选举来说,以前老百姓拉帮结派,拉选票、撕选票的情况时有发生,2000年以来,县司法局经常来进行法律政策培训,老党员也积极宣传,告诉大家要选出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并且要通过民主监督推动各项事务顺利进行。民主法治的建设,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村上的各项事业都依法依规进行,村民代表过去讨论重大问题的时候,想一出说一出,现在胡搅蛮缠的现象少了,讲道理讲规矩的人多了。”马红贵说。

让马红贵记忆深刻的是2014年的农发改造项目,村里长期使用的土渠不防渗,灌溉效率也很低,需修建27公里的防渗渠道。当时是5月,老百姓已经播种,施工要造成一部分青苗损失,而项目本身没有涉及赔偿问题。

“村‘两委’开了一天会,连夜写承诺书,盖了公章,一家一家送到村民手里。修渠对将来很有好处,过去浇水一家人折腾2个小时,修好后一个人去,10分钟就能浇完,每年还能节省一大笔费用,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工程建设。”马红贵说。

老百姓理解这是为村上办好事办大事,牺牲一点青苗损失能换来所有人更大的利益,于是工程按时完工,没有发生任何上访纠纷,连争议都没有。由于施工顺利,上寺村得到了乌鲁木齐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四议两公开”在上寺村得到了严格执行。每周一升国旗时,村委会都会把村里上一周的重大事项告知大家,渠道改造、修路、征迁等事宜,都经村民代表充分讨论形成意见,交党支部审议,再由党员大会决议。“我们有公示栏,随时接受乡亲们的监督。”马红贵笑着说,现在村财乡管,村支书只能决定300元以下的开支,没有花钱的权力,只有为群众服务的权利。

管用的法律知识

8月初的一天,“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发挥协调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势,请来了县上公证处的公证员,为有需求的村民现场办公。“公证处在市区,老百姓来回跑太麻烦。”李军说。当天,一名80多岁的老人为房产做了房产确权公证。

法律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农业生产上,农民之间土地的承包和转租,以前是口头约定,自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以来,老百姓土地承包时都会签订书面协议,对租金、用水以及年底补贴等进行约定。

“我们尽量用以案释法的方式来普法。”李军说,比如讲行政执法的案例,上寺村是二级水源保护地,我们就给大家说水利执法部门查处的污染水源案例,老百姓容易理解。

由于长期不间断开展普法宣传,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前些天,一位村民来找李军,说自己和妻子不在一起生活两年了,是不是可以离婚。李军告诉他,分居满两年的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解除婚姻条件,但应以诉讼为前提。

村委会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询问,比如在外发展的村民问租赁车辆要不要签书面协议,权利义务怎么表述,他们会提供一个制式合同给村民参考,并鼓励村民多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法律意识提高的另一个效果,是村民遵纪守法意识也水涨船高。这些年村里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矛盾纠纷数量逐年减少,纠纷调解率也在98%以上。

在上寺村,记者见到了30岁的村民肖富荣,她嫁到本村后,勤劳能干,与丈夫和睦相处,对婆婆孝顺,成为村里的好儿媳。今年,她向村委会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成了村里的草根宣讲员。“现在讲的是道德内容,我想多学习法律知识,学懂了给大家宣讲。”她认真地说。

美好的发展前景

8月16日上午,记者前往村里采访,正值秋收时节,沿途不时看到农民在田地里收获豆角的身影,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今年豆角行情好,1公斤收购价达到6元。”马红贵告诉记者。

去年可不是这样,由于农民跟风大面积种植豆角,导致价格跌至8毛钱,几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为了让种植和市场接轨,村委会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想了不少办法。“我们向群众及时反馈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引导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民致富。”李军说。

上寺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92万元。一部分村民靠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致富,另一部分则外出从事运输业、餐饮业,他们把餐馆开到了乌鲁木齐、昌吉等地。

记者来到70岁的回族村民郭建新老人家里,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宽敞明亮,偌大的院落摆满了花盆,各色鲜花在阳光微风下盛放。“我喜欢养花。”老人笑眯眯地说,住房去年才翻建装修。

这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其实挺忙的,他有空就去村里参加学习,每周一都去参加升国旗仪式,村干部常会召集他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老人还经常去村里“幸福互助园”,这是专门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建设的文体活动室,2015年重新修整,增加了设施。“就在我家对面,没事去和乡亲们聊聊天,下下棋,找本书看,村医每天都来给大家免费量血压。”他说。

“日子充实美好,现在我们农民住着国家补贴建起的新房,税免了、费免了,种菜有蔬菜补贴、农机有补贴、孩子上学有补贴……”郭建新老人深情地说。

“我们要抓住南山全域旅游机遇大搞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已经和乡亲们商量好,起名‘回味上寺、野趣田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整体环境,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无公害采摘园和农家乐,让村里成为休闲旅游和文化观光的好去处。”马红贵说。

李军告诉记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要帮助村里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让好政策落地生根,“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让环境美起来,让产业发展起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上寺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