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信之争:什么是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不等于无条件遵守强者单方面制定规则。遵守契约的前提是,契约本身是公平的。从最直观的角度看,微信赞赏是读者对原创作者的金钱鼓励,苹果凭什么分走30%?

文丨特约评论员 西坡

教条化的“契约精神”正在戕害人们对公平的认知和感受。苹果VS微信之争,提供了最新的鲜活案例。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1984年1月麦金塔电脑发布,苹果公司为它制作了一部名垂史册的广告片《1984》。广告片取材于奥威尔的小说《1984》,讲述了一个反叛的年轻女子,从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脱,当老大哥正在大屏幕上进行控制人心的讲话时,她将大锤砸向屏幕。

这个广告片的影射意味相当明显,片中的老大哥是当时的行业巨头IBM,而苹果公司则是为个人自由而战的斗士。年轻的乔布斯提出:“我们能让IBM主宰整个电脑产业吗?我们能让IBM控制整个信息时代吗?”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自由斗士渐渐长出獠牙,露出新一代老大哥的面容。2017年4月19日晚,苹果胁迫微信关闭了IOS版微信公众平台的赞赏功能。

现在应该问的是:我们能让苹果主宰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吗?

有人说,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十几,不构成垄断。但说苹果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没有多大疑问的。其行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根据《反垄断法》,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苹果手机的整体市场份额看起来不算很大,但在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多年岿然不动。近年来,苹果动辄拿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90%以上的利润。与七零八落的安卓阵营相比,IOS生态的盈利能力和议价能力都是超强的。

利润决定未来,市场份额不是最重要的。有钱可以买专利、买工程师、独占前沿零部件,苹果公司用超强的盈利能力建立起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智能手机=苹果手机+其他手机”将是难以改变的公众认知格局。

所以腾讯不敢像当年正面怼360一样怼苹果。万一被苹果下架,微信就有可能沦落为“高端人群不用的社交软件”,没有公司敢冒这样的风险。

苹果已强悍到腾讯都如此畏惧的地步,却还有那么多人自不量力地保护它。你们保护的不是小鸡而是老鹰。

老大哥给人民洗脑的工具是信仰,大公司给消费者洗脑的工具是“契约”。我们每天勾选各种“我同意”“我知道”,协议内容看都不看就签了卖身契。结果有一天被欺侮了,大公司从几百页的协议文件里翻出一个条款说:“自己画的押,含着泪也要卖完。”

契约精神不等于无条件遵守强者单方面制定规则。遵守契约的前提是,契约本身是公平的。从最直观的角度看,微信赞赏是读者对原创作者的金钱鼓励,苹果凭什么分走30%?

微信赞赏涉及双重平台,微信是IOS平台上的一款APP,公众号又是微信平台上的产品。这就好比苹果开了个商场,微信是一个入驻的店家,微信用户则是逛店的顾客。店家要遵守商场的规则,顾客要遵守店家的规则,到这一步还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IOS这个“商场”不仅要为“店家”设置规则(一级规则),还要为“店家”的规则设置规则(二级规则)。按照一级规则,付费APP要给苹果分成。按照二级规则,在APP内购买道具也要给苹果分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毕竟如果不这样做,大家都搞APP内购买,苹果一分钱都挣不到了。

但事实上,微信赞赏与APP内购买并不一样。你买游戏道具,游戏厂商赚钱。但腾讯没有从赞赏中获利。这就好比,你在某家商场的某家店里搞义卖,店老板不收费,但商场要抽30%。这里其实在二级规则之下又出现了三级规则。

苹果比一般商场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端商场,这个商场里可以开无数家店。

微信赞赏涉及的利益群体不大,利益规模也有限。但这件事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如果平台方的规则可以无限延伸,“商家”对每家“店面”的每个环节都有无远弗届的决定权,这个“商场”也就离《1984》里的“电幕”不远了。

不要拿“契约精神”为强者的为所欲为辩护,除非你想像蝼蚁一般生存。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西坡

西坡

知名青年作家,时评人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采野花”被判刑,有违“人之常

“采兰案”的定罪,是基于一个国际条约的附录II,这么专业的知识,对于一个农民,是否有一些“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