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来源:华西都市报

从去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和革命老区巴中市通江县芝苞乡中心校建立互通互助关系。巴中市通江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也已屹立百年,从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成都二中,到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培养出了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硕勋烈士、两院院士闵恩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语言学家赵振铎、中科院院士彭堃墀,著名诗人流沙河等多位名人大师。两校结成手拉手友好学校,开启一段互通互助的学习之旅。

原标题: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多元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全方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从去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和革命老区巴中市通江县芝苞乡中心校建立互通互助关系。巴中市通江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也已屹立百年,从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成都二中,到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培养出了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硕勋烈士、两院院士闵恩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语言学家赵振铎、中科院院士彭堃墀,著名诗人流沙河等多位名人大师。两校结成手拉手友好学校,开启一段互通互助的学习之旅。

3月26日,在芝苞中心校老师的带领下,五位初二年级的孩子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换学习体验活动。五个孩子全程参与班级的学习活动,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结对的小伙伴。

“我们希望芝苞乡的五个孩子带来他们身上朴实能吃苦的精神;也希望他们能了解百年老校的历史并向这些大师学习。”校长刘增利谈到。

短短一周,芝苞乡的五个孩子不仅感受到了这所百年老校厚重的历史,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是的,15年前,这所百年名校注入北京师范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成都,成为了成都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五类课程体系全方位支撑学生立体发展

任福军是芝苞乡前来交流学习的五个孩子之一,这次是他第一次到成都。入学第一天,他领了新校服,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在短暂的一周学习时间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校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年级辩论赛、年级体育比赛,参观成都博物馆。“没想到在学校还能学习到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原来学习知识还可以这么有趣。”任福军感慨道。

在中学阶段就为学生的人生奠基,为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未来,那么,这样的目标要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支撑呢?

是课程。多元的课程体系,才能支撑一个学生全面立体的成长。该校校长刘增利曾给出这样的一个答案。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有包容的力量,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全面成长。”而学校的包容力需要一个多元的课程体系来支撑。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构建了包括基础课程、德育课程、丰富性课程、个性化课程和延展性课程等五类课程的课程体系。

基础性课程中,除了国家课程,还有融入传统文化的书法课、培养高雅气质的形体课等等;艺术节、科技文化节、读书节、英语节、社区服务等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张扬个性;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综合实践活动等丰富型课程,提升学生探索实践能力;美术专长辅导课程,体育专长辅导课程,学科竞赛辅导课程,小升初衔接课程,初升高衔接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个性化课程和延展性课程,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学生全面立体成长。

提升核心素养打造学生成长指导体系

2016年9月,历时3年多,由北师大牵头并联合国内高校三百位专家研究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该素养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全面阐述。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在该研究成果发布之后,随即根据该研究成果修改并完善学校制定的中学生成长指导课程体系。对此,该校副校长张文勇谈到,中国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相对缺乏,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和愿望,只是到了大学才匆忙选择一个专业,而这个专业或许跟他期望的根本不一样。

该校设立的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学生初中、高中的整个学段。“我们先从初三开始尝试,向高年级和低年级拓展,最后贯穿到整个学段。”张文勇介绍说,学校每周都有一个学时的高中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自我,认识高中、高考,同时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职业体验社团,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除此之外,还有职业体验系列课程,整合家长资源,让学生分批次到社会各个岗位上去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给孩子创建不同学习环境

每周三,你如果走进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就会发现,无论是门卫室,食堂、实验室还是教师办公室,都会看到这些岗位上出现一些年轻的面孔。没错,这些都是该校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进行为期一天的“校园岗位体验日”活动。这天,孩子们将走出课堂,走上一个个职业岗位,去体验生活,了解职业背后的乐趣与艰辛。

副校长张文勇介绍到,今年六月学校还将在高一年级开展“江南文化游学”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学生将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文理科的差别,选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研究课题开展游学活动,去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哲学理念。这项活动也将成为学校今后的常规课程。

我即教育用爱浸润每一个孩子

在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学习的一周时间里,最让芝苞乡五个孩子感动的是对他们关怀备至的老师,和时刻陪伴他们的小伙伴。

“教育是浸润,校园是一个文化场,我即教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校长刘增利认为,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衡量一所学校好不好,主要不是看它的占地面积、高楼大厦,也不是先进仪器之类,而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凝聚最优秀的老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校长刘增利谈到,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多年来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创建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与传统。形成“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团队打造、个人努力”的教师成长模式,充分整合京蓉两地的名师资源和北师大的专家资源,逐步形成了“宏观专家重理论,把方向,中、微观专家重实操,给方法”的专家指导模式。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