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献展还原巴金写作现场


来源:解放日报

晨报讯 由巴金故居主办的“讲真话——纪念《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图片文献展”日前在上海图书馆揭幕。本次展览以“书”的概念呈现,走进展场犹如步入《随想录》的本中,观看章节内容犹如查看目录,翻阅的是《随想录》的成长史、人物史、事件史、发展史。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日。

原标题:文献展还原巴金写作现场

晨报讯 由巴金故居主办的“讲真话——纪念《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图片文献展”日前在上海图书馆揭幕。本次展览以“书”的概念呈现,走进展场犹如步入《随想录》的本中,观看章节内容犹如查看目录,翻阅的是《随想录》的成长史、人物史、事件史、发展史。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日。

从1978年到1986年,巴金拖着病体,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写下《随想录》,“《随想录》是我最后的著作,是解释自己、解剖自己的书。”至2016年,《随想录》已创作完成30周年,“讲真话”三个字也在《随想录》真挚深沉的话语中走进无数读者心里。

展览围绕《随想录》的创作、内容、影响分为“探索”、“真话”、“再思”三个篇章。

“探索”篇,将巴金创作《随想录》的历程,以编年体的形式依次呈现。每一年,都将本年度创作的《随想录》经典文字、珍贵影像、手稿图片、媒体报道仿真件组合在一起,并将当年发生的影响时代进展的社会大事备注在旁,具有浓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真话”篇,梳理了《随想录》全书的内容。“《随想录》中的人”展示了巴金笔下的鲁迅、马宗融、叶圣陶、胡愈之、方令孺、老舍、李健吾、赵丹、萧珊等人;“《随想录》中的事”以发生时间为序,列举了《随想录》中涉及的20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事件;“《随想录》中的主张”梳理《随想录》中的主要观点,例如“创作自由不是天赐的”、“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学生”、“作家不是机器人”等,凝练直白,引人深思。

“再思”篇,把巴金晚年思考、著作看成一个“《随想录》体系”,展示了《随想录》热烈的社会反响,对《随想录》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将带动人们跟巴金一起沉思,一起追问。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