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称奥巴马应学习罗斯福乐观主义
2009年01月22日 13:55世界新闻报 】 【打印

《世界新闻报》记者/杨欢

1月20日,在数十万美国民众的注视下,47岁的奥巴马手按1861年林肯用过的《圣经》,宣誓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他的就职演说也包含了对林肯精神的追溯:“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因为我们选择用希望超越恐惧,用团结超越冲突与不和。”奥巴马与林肯,两个生于不同时代却拥有相似经历的人,最近频频被美国媒体拿来作比较。很多人在心里发问:奥巴马会成为“林肯第二”吗?

林肯的超级“粉丝”

林肯是奥巴马多年的偶像。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一书中,奥巴马描述了他在林肯纪念堂前读林肯演讲铭文时受到的启发。如今,林肯成了奥巴马就职典礼的灵感源泉。

据报道,就职典礼的主题是“自由的新生”,这一表述来自林肯1863年的葛底斯堡演讲。1月20日当天,奥巴马追随林肯的足迹进行了总统巡游,路线中既有林肯1862年赦免黑人奴隶的旧华盛顿特区市政府建筑,同时还经过了1865年林肯遇袭的福特剧场。

就职仪式午餐也带有浓厚的“林肯味道”。前菜和餐后甜点是林肯在任时非常喜欢的海鲜酥皮浓汤和苹果桂皮软糕,主菜是林肯小时候在肯塔基州常吃的樱桃酱汁鸭胸肉和烤香料雉鸡。甚至连就职午餐时使用的餐具,也是林肯餐具的复制品。

在这之前,奥巴马仿照林肯1861年乘坐火车赴华盛顿上任的做法,也搞了个“鸣笛之旅”。1月17日晚,奥巴马一家人和当选副总统拜登夫妇等人乘坐一辆名为“乔治亚300”的老式火车,从美国《独立宣言》诞生地费城出发前往华盛顿,途经巴尔的摩、威明顿等地,最终抵达华盛顿国会山北侧不远的联合火车站。

两人都是苦出身

虽然相隔时代跨越了100多年,但是,奥巴马和林肯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精瘦的身躯里,埋藏着澎湃火热的心。

论家庭背景,奥巴马和林肯都是苦孩子出身。奥巴马两岁时父母离异,10岁回到夏威夷的外婆身边读书,曾遭遇种族问题的苦闷、人生起伏的迷茫;林肯母亲早逝,他25岁前无固定职业,四处为生计奔波。

不过,磨难并没有压倒这两个意志坚强的人。在经过“问题少年”的迷茫后,奥巴马努力读书并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成为民权律师,之后当上了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林肯则在辛苦劳作之余挑灯夜读,完全靠自学成为律师,后来当上了伊利诺伊州众议员。

论才华,奥巴马和林肯都属于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之人。杰出的演讲才能是他们在政坛上出人头地的“敲门砖”。

林肯在1857年的一篇演讲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美国南北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经济又出现了“金融恐慌”,内战一触即发。林肯在伊利诺伊州议会上发表了呼吁国家不要分裂的演讲。他说:“出现裂缝的房子迟早会塌……我认为,美国政府无法长期忍受一个半奴隶制、半废奴制的国家。”

而对于奥巴马来说,他的政治生涯转折点源于他2004年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奥巴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参议员,但他却喊出了呼吁民主党和共和党保持团结的口号。“这世上没有自由的美国,也没有保守的美国,只有美利坚合众国”。

专家建议效仿罗斯福

有媒体分析说,奥巴马和林肯不仅经历相似,他们改变美国命运的意志,也是一致的。奥巴马从竞选开始就高举变革大旗,誓言要将美国从里到外革新;林肯上任时面临国家分裂的困境,他不仅强调包容、团结,更是终结了美国的南北分治。所以,有人把奥巴马比作“第二个林肯”。

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研究林肯的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弗纳认为,人们不应该老是拿奥巴马和林肯作比较。弗纳说:“对于把奥巴马比成林肯的观点,人们应该清醒一些。他们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我并不认为林肯身上有什么现代人可以直接借鉴或者必须借鉴的东西。”

还有专家认为,林肯只是奥巴马用来树立形象、团结民心的一个符号。他想借助林肯的形象凸显其就职意义,化解党派分歧,团结美国民众克服经济困难。更何况,把林肯作为榜样,并不是奥巴马的“专利”。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布莱克利说:“很多美国总统都曾把林肯当成榜样。比如尼克松总统,他曾经在晚上悄悄跑到林肯纪念堂,对着林肯的雕像自言自语。罗斯福总统的戒指里有一小撮林肯的头发。”

美国专栏作者理查德·科恩认为,与其说奥巴马要学习林肯,不如说他应该学习罗斯福。科恩在题为《寻找内心的罗斯福》一文中称,奥巴马和林肯不一样,在林肯的时代,美国面对的是内战问题。但现在,奥巴马面对的是美国历史上又一场严重的大萧条。在未来艰难的道路上,奥巴马应该效仿罗斯福乐观的个性和勇于尝试的精神。理查德说,林肯是一个时而忧郁、时而阴沉的人,在这样的经济气氛下,他并不适合奥巴马去效仿。

新闻链接 / LINK

五大难题相当棘手

如果把奥巴马上任后面临的课题列一个清单,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一”指的是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金融海啸。在就职后最初的100天里,奥巴马能否巩固自己的总统之路,取决于他能否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二”指的是美军仍无法抽身而退的“两个战场”——伊拉克和阿富汗;“三”指的是伊朗、朝鲜和巴基斯坦这三个对美国来说“头疼”的国家;“四”指的是财政赤字、能源、医疗保险、教育等美国内政的四根软肋;“五”指的是五大外交难题,它们分别是欧洲盟友的“同床异梦”、趋于紧张的俄美关系、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拉美后院的左倾化,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中东问题。(杨欢)

《世界新闻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欢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