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波兰政局 左右翼轮流坐庄
2010年04月10日 18:29时代信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波兰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于当地时间21日晚20时结束,初步选举结果显示,塔斯克领导的中右翼公民纲领党在大选中取胜,波兰可能再次出现左右翼政党更迭的情况。曾经发生东欧剧变的波兰政坛再度引起全球关注,专家分析认为,波兰政坛上左右两派换位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是政治上钟摆效应的一次定格,反映的是波兰政治发展的走向及其成熟程度。

波兰政治游戏规则

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堆积,波兰在1980年出现了持不同政见的政治组织———瓦文萨领导的团结工会,该组织提出了在波兰实行工人自治、自由选举等要求并组织了全国大罢工。为了控制住局面,雅鲁泽尔斯基1981年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后宣布团结工会为非法组织,并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同时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做法虽然暂时地将动荡不安的社会稳定了下来,但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各种矛盾。相反,瓦文萨和团结工会的成员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1989年,波兰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当年1月,经过反复商讨和争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全会通过了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决议,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统一农民党、民主党、教会、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团结工会在华沙举行政治协商的圆桌会议。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与会各派终于在4月就实行工会多元化、总统制和议会两院制等问题达成一致。

随后,波兰议会很快通过了相关的法令,团结工会重新成为合法组织,成为波兰最大的政治反对派。根据圆桌会议达成的协议,波兰以前一院制的议会改为两院制的国民议会,由有460名议员的众议院(下院)和100名议员的参议院(上院)组成,获得席位最多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建政府。总统则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出,任期为6年(后来改为5年)。在总统选举中,如果没有候选人得票率超过50%的话,那就由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角逐,得票多者胜。

议会选举河东河西

从1989年波兰改变政治游戏规则算起,本次议会选举前,波兰一共举行了6次国民议会大选和5次总统大选。

1989年6月,波兰举行首次国民议会大选,以统一工人党为首的执政联盟虽然在第二轮中获得众议院的299席,可在参议院中一席未得。8月,在统一工人党人基什查克被迫辞去总理一职后,马佐维耶茨基组成了以团结工会为主的右翼政府。大选之后,波兰政局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其一,议会先在12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宪法中有关统一工人党是“政治领导力量”等规定;接着在1990年1月又通过政党法,将多党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其二,统一工人党1990年1月改名为社会民主党,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奋斗目的上都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其三,各种各样的政党纷纷出现。

按有关法律规定,波兰议会大选每4年举行一次。由于发生了上述这些变化,还由于第一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竞选,所以,1991年10月,波兰提前一年零八个月举行了第二次议会大选,团结工会继续在台上执政。随后1993年9月,波兰民主左翼联盟与农民党联盟组阁,结束了团结工会的4年执政。1997年9月,团结工会选举运动受命组阁,民主左翼联盟沦为在野党。2001年9月,新的议会选举让上次大选获胜的右翼联盟严重受挫,左翼政党重新获胜,大选后,民主左翼联盟主席米莱尔出任政府总理。2006年9月,波兰举行了加入欧盟后的第一次议会大选,政坛上几年河东几年河西现象再一次显现。执政的民主左翼联盟虽然没有被赶出议会,但是由于“法律与正义”党和“公民纲领”党获得最多选票,政府将由这两个政党联合组建。

总统大选轮番更替

比起国民议会大选来,波兰的总统大选似乎要简单些。

波兰第一次总统大选在1989年7月举行,但不是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其结果也是各派在圆桌会议上达成默契,因此,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不过,正在势头上的团结工会很快就向雅鲁泽尔斯基发难,要求提前进行总统大选。结果,原本应在1995年进行的大选提前到了1990年11月,这也是首次全民普选。在第二轮投票中,瓦文萨获得74.7%的选票,战胜了马佐维耶茨基,当选波兰总统。第三次总统大选于1995年11月举行,也进行了两轮。在第二轮投票中,克瓦希涅夫斯基获51.72的选票,以微弱优势战胜了瓦文萨,成为波兰的第三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只有41岁,当时是民主左翼联盟主席,也是统一工人党成员和社会民主党的组建者之一。除了有良好的外表形象之外,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总统任职期间还采取超越党派的路线,致力于整个波兰人的利益,努力发展经济,积极地开展波兰的对外交往,得到了民众和各个党派的广泛认可。所以,在2000年10月举行的第四次总统大选中,他在第一轮投票中就以53.90%的高得票率击败所有对手,连任总统。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波兰人都支持克瓦希涅夫斯基,早在1995年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团结工会就借口假学历问题发动过“倒克”运动;在这次大选之前,他夫人又涉嫌卷入非法政治资金交易,受到议会众议院调查委员会的询问。尽管克瓦希涅夫斯基没有“中途退场”,在最近一次总统大选中,民众还是将选票主要投向了“法律与正义”党的候选人卡钦斯基和“公民纲领”党的候选人图斯克。加上刚刚进行完的议会大选,几年前还赢得钵满盆溢的民主左翼联盟竟然在今年这轮大选中又输个精光。

左右更迭标志成熟

自1989年以来,波兰右翼政党获胜4次,执政7年,左翼政党获胜二次,执政8年;就后者而言,右翼政党的候选人获胜两次,执政5年,左翼政党的候选人获胜3次,执政11年。但是在政治倾向上,组阁的政党和当选的总统并不总是一致的。比如,1989~1990年间、1997~2001年间

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是波兰民众选择的结果,民众将选票交替地投给左翼和右翼的主要动因就是他们的现实利益。所以,决定哪个政党、哪位总统上台、下台的因素主要不在于他们的政治色彩,而在于他们做出的贡献大小,出现的失误多少。每一次执政党或总统角色变换,下台的必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没能满足选民的期待或损坏他们的切身利益;而上台者必定迎合选民的心理,作出至少可以使他们心理得到满足的承诺。

另外,波兰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的时间还不长,政党数量虽多可质量不高,几乎都不具备单独执政的能力,需要结成联盟。但是,结盟的各个政党虽然有大体一致的目标,但更多的还是相互利用,在利益上有取舍的时候往往就会分裂。以这次议会大选为例,民主左翼联盟之所以大败,公认的原因一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腐败问题严重;二是联盟内部矛盾重重甚至发生了分裂。前者严重地损害了选民的利益,后者则大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其实,右翼政党联盟以前在大选中败北主要原因也大抵是这两方面的原因。

纵观这十几年的大选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政治走向,左右两翼之间的共性越来越多,政策主张越来越趋向中性化,波兰的政党政治正在日臻完善,选民逐渐成熟,政治发展也正在常态化。不同类别的政党(政党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实际上反映的是波兰民主政治的平衡性,上台不是永远胜利的象征,下台也不是永远失败的标志。

作者:孔寒冰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