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国中情局遭空前质疑 情报网难抵四面树敌
2010年01月17日 10:36环球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来中情局因位于阿富汗的基地遭袭事件而备受各界指责。图为中情局总部大楼前的总统车队。(本报资料图)

高科技无法读懂人心 情报网难抵四面树敌

本报驻外特约记者 木春山 纪双城 石清风 柳直 本报记者 邱永峥 丁大伟

“奥巴马总统找情报官员谈事时,屋子里常站着24个人。这很说明问题,为什么总统找不到一个可以掌控一切情报机构的人来谈?多并不意味着好。”这是美国前中情局官员、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里艾德尔对美国情报机构去年年底接连出乱子的点评。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和7名中情局特工在阿富汗被“双重间谍”设套炸死,让美国中情局等情报机构遭受空前质疑,甚至被美国媒体嘲讽为“很不专业”。尽管曾经批评美国情报系统缺少整合能力的奥巴马9日对情报系统做出安抚的姿态,但舆论认为,这掩饰不了中情局成立60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中国一位研究情报安全方面的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中情局现在面临的情报困境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情报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它的经验与教训很值得各国情报机构深思。”

“中情局错误可能会让人失去战胜恐怖主义的信心”

接连发生几起重大失误后,中情局成了美国媒体攻击的靶子。美国《华盛顿邮报》8日以“情报机构的有效性和改革广受质疑”为题批评说,“如果不是炸机未遂事件发生了,奥巴马知道到哪里去找恐怖分子吗?由此可见中情局应该努力提高其情报搜集的有效性。”《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情报机构太庞大是最大的问题,每年预算就有500亿美元,不仅浪费资金,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该报干脆说,“情报机构的改革,将是奥巴马面临的紧迫挑战”。美国《洛杉矶时报》称,虽然恐怖分子手段狡猾,但中情局的情报人员即使本人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也应该学过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如果对这类技巧都粗心大意失去防范的话,则显得有点“太不专业”。

英国《卫报》7日的报道则说,一系列案件将中情局推到了火山口,这是因为他们做的确实有问题,连情报部门自己的安全都出问题,如何谈得上配合反恐战。文章称,“是到了打破美国反恐部门官僚体制的时候了。”沙特的《利雅得报》8日担忧地说,“看来美国情报机构这些年的改革不足以阻止恐怖袭击”。俄“新闻网”也称,中情局一系列的错误不仅让人失去对这一情报部门的信任,而且有可能让人们失去对战胜恐怖主义的信心。

美情报系统面临“新时代难题”

面对诸多质疑和指责,奥巴马9日表示:“责任全在于我,不会开除任何人”。奥巴马称,美国现在没有必要对国家反恐怖体系进行重组,但他也强调,“现在看来,这两起最新的事件并非某个人或者某个情报机构的过错,而是各情报机构系统性的不足”。《纽约时报》引述反恐专家约翰·法摩尔的话说,美国情报机构面临“情报信息爆炸”的局面,这是中情局“反应迟钝”的重要原因。一些情报专家称,这其实正是中央情报局乃至全球情报机构面临的“新时代共同难题”。

中国国防大学博士、信息安全专家李飞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搜集情报的手段越来越先进,渠道越来越广泛,数量越来越巨大,但对情报素材的分析与判断仍得由人脑来进行。李飞说:“人脑不是电脑芯片,不能升级换代,所以情报的分析跟信息爆炸时代之前并没有什么两样,这就很容易让情报分析人员被信息大海淹死,形成情报确实事先搜集到,但却没能及时处理与分发,结果仍然失误的尴尬局面。”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也分析说,如果说中情局上世纪在越南战争中立过功的话,在21世纪面对世界力量的多极化和网络科技,它就显得很乏力了。

在反恐战争中,各国情报部门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以中情局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秘密反恐战为例,现在的中情局特工多是躲在秘密基地内,有时依赖无人机对移动目标实施侦察,有时通过窃听卫星电话判断恐怖分子的动向,但却严重忽略了间谍行动“做人工作为本”的原则。

巴基斯坦陆军准将卡玛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你不能从1000米高空读懂间谍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中情局这次在阿富汗吃大亏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根本没有仔细分析“双重间谍”巴拉维的真实内心。卡玛尔说:“美国情报机构只看到被策反的约旦人巴拉维是医生,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与约旦情报机构合作过并多次提供‘准确情报’。但事实上,只要稍对巴拉维做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他经常在互联网上发表抨击西方国家的言论,甚至还直白地表示他愿意献身‘圣战’,然而,这一切都被中情局忽略了。”

沙特《利雅得报》1月9日也认为,美国中情局过于相信“线人”,对“线人”的个人行动以及思想倾向缺少缜密的甄别,更具体地说,就是情报“线人”忠诚度核准问题。布鲁金斯学会学者里艾德尔表示,在传统的谍报行动中,一个机构可以有很长的时间来考证“线人”所提供的情报是否准确、人员是否可信,但现代反恐怖战争点多面广,而且文化宗教背景复杂,不容情报机构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判断。另外,恐怖分子行动隐秘与迅速也让情报机构对情报的渴求超出寻常,容易被诱惑。

历史上,中情局也吃过“线人”的亏。中情局1956年的一份报告曾说,有一段时期美国在苏联招募的20名间谍中,只有两个人同苏联政府有联系,“中情局最依赖的消息人士只是个兽医”。柏林墙开始修建时,中情局在东德最信任的间谍中,一个是卖报纸的,另一个是偶尔能进入苏联军事基地的屋顶修理工。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情局在朝鲜半岛的200名官员中没有一人能讲朝鲜语。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邱永峥 丁大伟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