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金融“松绑”:机遇多还是挑战多?
2008年07月08日 08:46华夏经纬网 】 【打印

7月3日,台湾“行政院”将投资大陆挂牌上市有价证券比率,由现行0.4%放宽为10%;并且取消现行的台湾证券业者投资港澳H股、红筹股比率不得超过10%的限制。同时,另有消息称,为协助台湾金融业以更有利条件进入并开拓大陆及港澳市场,台湾当局决议,放宽现行台湾证券投资信托事业募集的基金、全权委托投资资产及台湾岛外基金投资大陆地区有价证券与港澳H股、红筹股的比率。

根据“台湾投信投顾公会”截至2008年4月的统计数据,台湾岛内发行的亚洲区域型基金总规模约为1978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6亿元),若以这次投资比例放宽至10%,此次可望松绑人民币45.6亿元。

这些措施对目前海峡两岸的金融市场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松绑”的背后又有何政治和经济含义呢?

针对上述问题,本报记者特此采访了以下专家,以期抛砖引玉。

金融为何大松绑

两岸庞大而活跃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必然内在地衍生出对两岸货币兑换与结算、进出口融资、信用证开立与通知以及其他形式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必然对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产生巨大推动力

唐永红:近30年来,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不断突破两岸政治关系的约束,日益加强。当前,两岸经济体在贸易、投资、人员往来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祖国大陆已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以及第一大投资市场;而台湾也已是祖国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与第六大外资来源地。

两岸庞大而活跃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必然内在地衍生出对两岸货币兑换与结算、进出口融资、信用证开立与通知以及其他形式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必然对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产生巨大推动力。事实上,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台湾已有7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14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1家两岸合资的寿险公司在大陆设立并运营;9家台资企业已实现A股上市,两岸商业银行也已开始了直接业务往来。但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两岸货币兑换与清算问题、两岸互设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问题,以及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问题。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以满足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

陆红军:由于台湾当局8年来奉行“戒急用忍”政策,使两岸金融呈现3个不对称现象:即大陆对台湾开放程度高于台湾对大陆开放程度;人员交流多于机构交流;沪台金融合作滞后于沪台经贸合作,导致两岸双赢商机在流失,尤其是台湾参与大陆金融改革发展的机遇在减失,现在是到了加快步伐的时候了。

黄力泓:以前,台湾的机构要买大陆股票要么绕道到香港开户,要么就用“借人头”的方式,用大陆居民的账户购买股票,经常引起一些民间纠纷。此次金融大松绑的一大好处,就是以后台湾民众不用绕道到香港开户来买大陆的股票,台湾的银行和基金业者可以自己赚手续费,对于市场的活跃也是利多。而以目前开放的门槛,过去因投资大陆股票超过限制而被迫在台湾下架的26只境外基金,都将有机会重新上架。

对两岸金融市场影响几何

随着本次海峡两岸金融条例大松绑,一些台湾金融机构可以直接进入大陆,为在大陆的众多台资企业提供直接金融服务。这间接为台湾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拓展环境,反映在市场上将会是一大“利好题材”

黄力泓:台湾股市7月2日跌破7384点,指数创下今年新低。5月以来,指数自9300点一路下跌,至今市值已蒸发近5万亿元新台币,800万股民平均荷包损失升破60万元新台币,已超过一般上班族一年薪水。今年5月以来,恰逢全球股市遭遇高油价、高通胀袭击,原先外资乐观预期行情落空,指数一路直落。

但目前的金融松绑不会直接对台湾股市产生利空影响。因为台湾股市相对比较开放,台湾股市有3/5的投资者为法人投资,大部分资金为外资。目前,台湾当局已经出手10亿元新台币救市。两岸金融政策松绑也有利于一些股市题材的炒作,比如两岸直航等。同时,物价调整措施也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逐步被市场承受消化。预计7月下旬台湾股市便可能有一定幅度的回升。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台商为了避税,在境外设立一些控股公司,他们可以通过这部分境外资金对A股进行投资,这样也不会为填补资金空缺而动用台湾股市内的资金。

唐永红:除了台湾机构可以投资大陆股市外,到大陆的QDII也能投资台湾股市,这就使一直“往外走”的台湾金融业得以资金回流。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目前台湾股市的低迷同岛内经济不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而包括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投资驱动是一个较能直接促使经济增长的引擎。民间投资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形势与环境的评估。而政府投资则主要受制于当前的财政状况与预算。民进党当局执政八年,“中央政府”留下4万亿元多新台币的巨额负债,加上“地方政府”的债务以及金融重建基金、民营化基金等隐藏性负债,负债总计达13万亿元新台币。“马萧竞选”时推出的8年12项“爱台建设”计划,预估需耗资近4万亿元新台币,其中规划政府要投资2.65万亿元新台币。这对年生产总值只有12万亿元新台币的台湾来说,显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与负担。特别是在财政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台湾新当局将很难每年有3000多亿元新台币的投资。因此,民间投资的良好运作是经济好转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本次海峡两岸金融条例大松绑,一些台湾金融机构可以直接进入大陆,为在大陆的众多台资企业提供直接金融服务。这间接为台湾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拓展环境,反映在市场上将会是一大“利好题材”。

两岸金融监管对接 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有效的两岸金融监管一方面需要两岸双方借鉴国际惯例制定金融机构设立与监管规则,另一方面也需要两岸金融监管机构签订金融监管备忘录,彼此交流与合作,以克服信息不对称与管辖权力边界限制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官方授权民间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两岸金融监管功能

唐永红:由于台湾原民进党当局无视WTO无歧视原则,使得两岸彼此开放金融服务业与互设金融机构的步伐,已远远落后于其他WTO成员,严重制约了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与两岸潜在互补性利益的获取,并影响了两岸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新形势下的金融开放问题总体上有必要坚持对等开放的基本原则,以促使两岸加快彼此开放的步伐,并有利于两岸金融业互补性优势的整合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两岸经济体间互设金融机构与跨境提供金融服务,必然衍生跨境金融监管问题。有效的两岸金融监管一方面需要两岸双方借鉴国际惯例制定金融机构设立与监管规则,另一方面也需要两岸金融监管机构签订金融监管备忘录,彼此交流与合作,以克服信息不对称与管辖权力边界限制等问题。

在两岸签订金融监管备忘录之前,可以通过两岸金融机构合作的创新来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与监管。例如,可以加强两岸代理行间的信息咨询交流与技术合作,在互惠的原则下建立两岸银行客户信息资源库共享机制。

再如,两岸金融机构在直接交流与合作遇到困难时,可充分利用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中转站作用,台湾金融机构可通过香港进入大陆市场,大陆金融机构可通过台湾在香港设立的分支机构了解台湾金融机构与台资企业资信情况。此外,还可以“官方授权民间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两岸金融监管功能。

另外,针对大陆台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两岸金融机构可进行业务创新,在规避管制的同时促进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一是可借助台湾银行对大陆台资企业的母公司资信比较了解的优势,让其开立担保信用证,从而使母公司在台湾的信用资源延伸运用到大陆子公司。二是可借助台商协会相对了解当地台资企业情况的优势,由台商协会牵头,联合两岸金融机构合资成立担保公司,为台商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当然,对此问题,大陆单方面也还可有所作为:一是可将大陆台资企业纳入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可继续鼓励优质的大陆台资企业在大陆证券市场直接融资。

陆红军:两岸金融合作在和平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应贯彻“互信、互动、互补、互惠;共管、共享、共赢、共荣”的十六字方针。由于金融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和高监管的行业,两岸金融合作宜积极、有序和务实地开展,尤其在当前两岸状态下,应遵循“统筹安排、对口协作、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策略,不失时机地落到实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