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当政后的两岸关系
2008年05月26日 09:01台海网 】 【打印

台海网5月26日讯 马英九竞选获胜就任新职,实现了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由于绿地失守,蓝天重现,国民党政权失而复得,陈水扁执政八年台独势力膨胀、经济沉沦、族群冲突与两岸关系紧绷的局面终于宣告结束。台海局势由此得到缓解,一度迫在眉睫的战争危险也无异基本解除。对于台湾政局与台海形势的这种重大转变,人们有理由感到欣慰。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评论文章说,马英九强调要贯彻法治,振兴经济,防治腐败,整饬政风,领导台湾走向未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对大陆政策的阐述中初次提出了“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的表述,强调以“两岸和平与维持区域稳定”为目标,以“不独、不统、不武”理念为两岸政策圭臬。他希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历史机遇,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协商,“寻求共同利益与两岸双赢”。

思维理性,政策务实

总的来说,马英九心态平和、思维理性、政策务实,与陈水扁“独”心毕露,气势嚣张,狂妄挑衅的言行成为强烈对照。对于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所展现的善意与期盼,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迅速回应,表示愿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期待“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海协会也放出风声,表示和台湾海基会的复谈指日可待。

在这种情况下,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海基会董事长江炳坤即将陆续访问大陆为发端,两岸势必加速经贸交流,直航包机与大陆游客登陆台湾不久即将实现。以春暖花开的季节为起点,两岸关系将不断升温,逐步进入全面互动交流的新阶段”。

文章指出,两岸关系的这种良性互动,是双方不断努力相向而行的结果。今年3月22日台湾绝大多数选民宣判陈水扁的政治末日之后,北京立即及时调整对台政策。

接着,在博鳌论坛与萧万长会见之后,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两岸之间“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箴言,以回应马萧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方针。马英九借就职演说机会,再次向北京与国际社会表明他在两岸关系政策上向北京趋同的意愿,以“九二共识”与双方的十六字令作为“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也可以说是架设彼此沟通桥梁的基石。

文章也指出,互信并不等于彼此完全认同,搁置争议也不等于争议可以回避。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利害关系,两岸关系今后发展趋势,将呈现经济优先畅通,政治障碍仍然有待超越的现象。主要是两岸关系如何定位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台湾以何种名称与身份来界定它与大陆的关系,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外交”休兵与大陆的吸引力

现在台湾内外的形势变了,大陆已经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外交围堵”。但由于中国大陆日趋强盛,对各个中小国家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它们必然会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做出新的选择。即使由于宗教因素而延宕建交的梵蒂冈教廷,也正在考虑舍台湾而就北京。实际上,台湾在国际上日趋孤立是无可避免的。即使布什政府至今也在奉行克林顿的对台“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以国家身份参加国际组织。因此,关键并不在于大陆实行外交休兵的问题。

大陆乐于看到马英九的理性政策,但对岛内形势和马英九的行动仍然保持观望态度。对马英九的评价,要看他如何实现岛内平衡、对统独问题的态度。

马英九在胜选之后对党内鼎力相助的竞选功臣冷落薄情,急于靠拢绿色选民,向李登辉讨教。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引起国民党内亲者痛而仇者快的感觉。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对台湾与台湾人感恩不尽,而对他自己非台湾出生的大陆人身份,则怀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原罪感,实在令人费解。不知道他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究竟是中国的台湾人,还是台湾的中国人。难道台独势力不包容你,你就卷起铺盖走吗?按照这种逻辑,布什也非得请求印第安人宽恕不可,要他们包容他。因为对他们来说,美国政府也是“外来政权”。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