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再设“路障” 没戏!
2008年06月02日 08:38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

上周,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实现了又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握手,各方普遍给予了积极而乐观的解读。然而,民进党内某些人却冷言冷语,抛出诸如“‘国共平台’只是一种花招,会造成台湾严重向中国大陆倾斜”、“国共的第三次合作会不会把台湾卖掉”之类奇谈怪论,此种言行在岛内已成不了气候——

如果说此前还有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存有什么疑虑的话,那么,本周之后,确切地说是5月28日之后,所有的疑虑都会被这样一种乐观的情绪所取代:曾经乱云飞渡的台湾海峡从此将会雨过天晴,翻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崭新一页。

两岸共赢通道就要恢复通车了

本周,每一个关注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不仅目睹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又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握手,而且聆听到了胡锦涛继4月12日为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十六字方针”之后,更具善意和诚心的政策宣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始终坚持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我们关心、尊重、信赖台湾同胞。对一些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存在误解和疑虑,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情怀予以理解,而且会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化解。

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了吴伯雄在大陆期间自始至终挂在脸上的笑容和临别前透过“感谢大陆方面释放的善意”、“两岸关系拨云见日、雨过天晴、建立互信、创新合作的时刻已经来临”这些话语所宣达出的兴奋与期许。

对于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各方普遍给予了积极而乐观的解读,而所有这些解读都无一例外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两岸间被阻断多年的“共赢通道”因为有了“九二共识”的桩基,经过国共两党的合力抢修,很快就要“恢复通车”了。

民进党还在企图制造“路障”

有路就不怕没车。实际的情况是,“试车”行动已经在两岸同步展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本周正式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邀请他们组团访问北京,就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进行商谈,“并期取得成果,以满足两岸同胞期待”。而刚刚组建完毕的海基会在得到了马当局的公开授权之后也马上宣布接受海协的邀请,尽快登陆,“期待能在6月13日完成议题签署”。

眼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已不是一个月之后“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些能够给台湾经济带来巨大实惠的“特殊车辆”能否如期上路,而是在接下来更多的承载着两岸人民更大希望的“常态化车辆”是不是也能够不受阻挠地行驶在这条道路上。

令人欣慰的是,本周,台“行政院长”刘兆玄在“立法院”施政报告中明确表示,“推动积极稳健的大陆政策,是台当局整体施政的重要环节。为追求两岸和平共荣,我们将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与大陆展开协商。”言外之意,马当局有诚意让这条路保持畅通。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民进党内某些人制造“路障”的能量,那些诸如“‘国共平台’只是一种花招,会造成台湾严重向中国大陆倾斜”、“多头马车只会让中国见缝插针,有机可趁”、“国共的第三次合作会不会把台湾卖掉”之类的奇谈怪论,虽说在目前岛内“拼经济救台湾”的大环境之下很难引起“共鸣”,成不了什么气候,但一旦马当局在今后的“岛内施政”中的表现无法迅速达成令人满意的成效,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傻很滑稽”的东西也许就会找到赖以滋生的土壤,最终能弄出多大的动静,孰难预料。

两岸利好措施将助岛内渡难关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本周岛内媒体公布的一项民心指数最新调查结果:在“政治信心指数”升至历史新高的同时,民众担忧物价上涨造成的经济信心不足导致整体的“台湾民心指数”不升反降。这说明什么?说明刘“内阁”以扩大内需等方法拉高经济成长率的政策指向和“主计处”为此采行的将经济成长率由4.32%上修到4.78%的“启发性动作”并没有完全说服民众。

由此也就不难想见,当刘兆玄突然提前宣布油电涨价方案时要承受怎样的压力。为减轻“阵痛”,连续72小时反复讨论、模拟各种调涨方案及不同的补贴措施;为安抚民怨,亲自上电视向民众道歉;为稳定物价,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后续管考机制。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得做好随时下台走人的准备。有人称赞刘兆玄是“有担当”,可是他既然接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除了“概括承受”,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让人不无忧心的是,7月1日起,受国际油价增长性调整的影响,岛内油价将会迎来一个持续攀升的状况,刘兆玄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但愿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大陆游客来台等利好能够帮助他,同时也是帮助岛内的业界、消费者“趋吉避凶”。

本周,让蓝营忧心的事情还有:陈水扁控告马当局的“国防部长”陈肇敏诽谤的风波未平,因为一条“马英九考虑将‘公务机要费’卷证解密”的传言,绿营对马英九提内乱外患罪诉讼的“抗争欲望”又起,政治恶斗随时可能“战火重起”。岛内媒体报道说,国民党突然提出了一个将8年前因为“兴票案”而被法院封存的2.4亿元新台币款项领出回归国民党党库的“大胆设想”,引来各界强烈质疑。所谓“邦交国”再演闹剧,有的当面给马英九递信要求“金援”,有的则是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期待”20亿元新台币。

面对着这一个个“潜在的路障”,马当局又该如何应对呢?(谢克)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谢克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