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眷村文化纪实
2008年07月03日 20:07 】 【打印

台湾的眷村,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的国民党军队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广义而言,眷村也包含退伍军人与眷属自行兴建的大范围违建。

背景

1945年二战结束,国民党政府从日本接收台湾,当时由于中国大陆战乱以及国民政府派任、个人投资等多种因素,已逐渐有中国大陆各省人员来台。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国共内战中战败,大量国民政府党政官员、公务员、军队及各省居民转往台湾定居。据统计,1946年台湾人口610万,稍后的1950年激增为745万。其中绝大部分为此阶段的新住民。国民党当局为了解决150万以上的居民带来的居住问题,兴建房舍或安排宿舍,并将新住民加以群聚于一定范围,即为现在所知的“眷村”。

早期眷村多位于在市郊并利用日据时期遗留之日人房舍。以数量而言,大量集中在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地。在台军营区附近也常有眷村,例如海军左营军区与台北松山空军基地及新竹新竹空军基地周遭附近。

眷村规模

有研究资料指出,1950年代前后来台的60万国民党军人,仅有六分之一住于眷村,眷村仅为少数外省军眷所拥有。不过根据台湾妇联会1982年之统计资料显示,若不包含违建,全台湾眷村共有879个,98,535户。其中,若以每户平均4.47居住人口计,约共有467,316外省人住民居住于眷村,约三成外省人居住于眷村。另一方面,若以单身荣民一户一人计算,则仅不到10万荣民居住于眷村。

面积2000公顷,以外省人居住为主的眷村分布全台湾各县市,其中以桃园县最多,居次为台北市。若包含已改建混住者,全台湾的眷村面积超过2000公顷,平均一座眷村面积约达2.27公顷左右。其中,仍多数未改建,其建物与次文化呈现与紧邻城市相当不同的风貌。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