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凯恩斯解决不了中国的失业问题
2007年03月02日 11:33投票数: 顶一下  【

这几年,重新引进凯恩斯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人以种种方式宣传凯恩斯的言论,复制凯恩斯的主张。其中对节俭和储蓄的看法尤为突出。

凯恩斯认为,节俭不再是人类的美德,他反对节约,主张扩大消费,包括各种挥霍性消费,他认为过多的储蓄是对社会的犯罪。在我国,也有人出版了名为《走出节俭的误区》之类的专著,公开宣称节俭不是美德,节俭是儒家思想中保守的东西,甚至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东南亚人长期节俭的恶果。

凯恩斯说:"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都可以增加财富"。我国某些很有名的学者也公开提出,"政府的腐败性消费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主张富人进行浪费性消费,他说:"若富豪之家,生时建大厦住宅,死后建造金字塔为坟墓;或为忏悔前非,建造教堂、资助寺院、接济传教团体,则因资本丰富,以致物产反而不能丰富之日,也许可以延迟"。在国内也有不少人在疾呼富人多多消费。他们说:富人的挥霍性消费,"与其说是提供了一个坏榜样,倒不如说是社会经济的一种需要。正是富人们豪华精致的生活享受,供养了大批依赖这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行业的生存。如五星级的总统套房,广阔的高尔夫球场,极品的餐厅,豪华的社交场,名牌高级的时装,华贵的首饰钻戒,等等。如果我们的富豪们都能多光顾一下这些地方,多购买一些这样的物品,而不是将钱储蓄起来,那么这些为他们服务的地方、企业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叫苦连天了;如果他们能多买一些豪华的别墅公寓,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这样的房地产闲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不仅一大批年轻人以高消费为时尚,不少长期受艰苦奋斗思想教育的经济学者也开始倒戈,开始怀疑甚至指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国策。

提倡节俭还是提倡奢侈,不仅仅是个伦理和观念问题,在中国至少二、三十年之内,它是一个现实的经济政策选择问题。

撇开观念不谈,单就经济问题看,中国所面临的失业与凯恩斯所研究的失业有着重大差别。当时,在美国、英国和法国虽然也有近千万人的失业,但正如凯恩斯所说,这种失业主要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由于需求不足,大量机器设备闲置。只要有足够的需求,将已有的生产能力都开动起来,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显然,凯恩斯对失业的分析是一种短期分析,他所面临的失业只不过是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的短期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甚至提出种种扩大需求的极端措施,包括建教堂、修金字塔,甚至将货币埋在地下,然后号召人们去挖。他认为,所有这些措施都能增加就业。

中国经济现在仍处于低谷时期。在低谷期,中国的失业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总量引起的失业;另一部分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人员失业。根据各方面专家的计算,前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1.5亿左右,后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3000万至5000万。

上述两种失业至少有三个不一样:一是失业的原因不一样:前者是因为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小于劳动力总量,后者是因为需求不足,导致一部分就业岗位闲置;前者是一个长期问题,后者是经济周期波动中所出现的暂时现象;前者需要通过长时期大规模地投资来建造就业岗位来解决,后者则只要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扩大需求就可以解决;前者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大规模地建造就业岗位受制于整个社会的资金规模和投资能力。若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需要投资两万元,则为1.5亿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需要3万亿资金;后者解决起来相对要容易多了,比如,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等,这些政策对扩大需求是有效的。

既然中国有两种失业,而前一种失业又是大问题、难问题,解决这一部分失业需要资金的大量积累。因此,在解决后一个失业问题时,不要忘了前一个失业。最好的选择,是两者兼顾,即在解决后一种失业的同时,又为解决前一种失业创造条件。这就是我一直主张投资启动的重要理由。通过扩大消费,进而扩大社会总需求,可以解决后一种失业,但无益于解决前一种失业。通过扩大投资,照样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照样可以解决因需求不足而导致的失业;但扩大投资本身又为解决前一种失业创造了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不能简单地通过刺激消费来扩大需求和增加就业。

作者: 大熊   编辑: wangj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