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三十年前,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开始改变这个庞大国家无数人的命运。几代人为着理想和未来挥汗如雨,咬牙以搏。老三届大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收费、教育产业化,伴随着这些名词的高考作为一项一年一度必然发生的教育盛事,一直伴随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这个国家和民族。


古人云:三十年曰一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面对恢复高考三十年,尤其在各种有关高考的争议不断,乃至出现废除高考呼声的当下,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去解读它这三十年一路走来的风雨里程、成败得失?

▌网友征文:侯建忠 难忘30年前的那场高考

 1977年11月,我以在校生的身份匆忙上阵,参加了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一个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他的人生是不很完美的。在没有更好的选拔人才机制的情况下,高考不失为一种公正的方法,尽管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它毕竟为每一个莘莘学子日后施展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高考脱颖而出。[详细]


网友高考故事节选
李树春:母亲与我的高考 命运坎坷而多舛

张九哥:半袋大米换来的高考资格

gongyuan2005:1978,我参加高考

魏伯河:三兄弟的两次高考 考上却未被录取

北方红狐:高考是我唯一的出路

落魄书生:十年,祭奠那三年的青春

征文大赛:说出你的高考故事 博客征文

1977——2007 中国高考恢复30年: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让当年冬日那场改变历史的考试有了可能。那场考试,直接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得以重新复兴和兴旺的基本[详细]
冷暖人生:1977 三个知青命运改变的开端

徐友渔:1977年国家与个人命运改变的开端

从1977年开始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是我的生活的一个新开端,它们刚好和我们国家告别过去,走向新的一轮现代化途程的开端相重合。[详细]

王小波:1978年幸亏没去考文科
杨锦麟:老三届们的骄傲(图)

▌朱学勤:恢复高考是影响深远的制度选择

中国人总是习惯用代际更替来寄托社会文明、政治文明演进,但是代际更换再多,也不及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详细]

视频:朱学勤讲述高考故事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他们不再高考
“当年是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现在是上了大学马上就受穷。” [详细]

大学无用论深入农民心中:高考已无出路
城市中的教育崇拜:他们仍在高考
今天中国城市里的教育崇拜或是教育迷狂,不是能用经济学规律解释的。它反映出人们想用教育来改变自己地位的一种扭曲的信念。 [详细]

纽约时报:中国高校收费高 寒门子弟望而却步
2007年5月31日鲁豫有约 我的1977
高考三十年:难忘的1977(上)
高考三十年:难忘的1977(下)
高考三十年:回忆1977(上)
高考三十年:回忆1977(下)
高考三十年高考愚公曹湘凡(一)

高考三十年高考愚公曹湘凡(二)
高考三十年冷暖人生高考七年
高考三十年家有考生(一)
中国百万考生拼高考(一)

中国百万考生拼高考(二)
中国百万考生拼高考(三)
中国百万考生拼高考(四)
回望1970年高考改革:工农兵大学生(一)
回望1970年高考改革:工农兵大学生(二)
回望1970年高考改革:工农兵大学生(三)
回望1970年高考改革:工农兵大学生(四)
回望1970年高考改革:工农兵大学生(五)

▌老三届的历史选择与当代中国政坛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倡导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给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创造了机会。他们包括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北京大学78级)、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复旦大学78级)、商务部长薄熙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北京大学77级)……[详细]


不完全77/78届高考名人谱:政界: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陆浩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 共青团中央书记胡春华

经济界:建行行长郭树清 TCL董事长李东生 学界:易中天 陈建功 叶兆言 影视:张艺谋 陈凯歌


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商务部长薄熙来
 
高考三十年之历史的节点
▌1966年:废除“培养了资产阶级的接班人”的高考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而且,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因此,必须彻底改革。[详细]

1966—1977:从干部的游戏到穷人的高考

▌1977年:春风重度玉门关--邓小平和恢复高考(组图)
  在经过十年文革的折磨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那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于是,1977年便成了中国才子们的狂欢年。由于纸张不足,邓小平决定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计划暂时搁置,调配相关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详细]

历史档案:1977年高考题
▌1993年:大学不再免费 学费步步高升 克服“双轨制”

1993年起,开始进行招生并轨和缴费上学,对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实行收费上学的尝试。1997年,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高校收取的学费最高不得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目前生均收费(学费和住宿费)在5000- 6000元之间。 [详细]

大学学费15年涨了50倍 高校收费触动公众神经

▌1998年:中国教育产业化开始?

 教育产业化是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炙手可热的时髦词汇。包括中央党校教授在内的部分经济学家向中央献策:以教育产业拉动内需,因为教育收费是刺激国民消费的好办法,中国人向来省吃俭用,但孩子上学的钱断然不会省的。诱人的数据很快就吸引了当时高层的注意。 [详细]

教育产业化:大学学费相当农民35年收入

与教育产业化相关的历史事件

▌1999年:大学扩招 学费狂涨和毕业失业

 1999年推出的大学扩招政策,使中国的大学们承载起了协助政府推进经济增长的光荣任务,在近现代大学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如今,大学在有限的基础设施和师资条件下不停地增加学生人数,不惜因为数量而牺牲质量;是高校进行了一场不顾一切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是学费的疯狂上涨;是千百万大学应届毕业生上学难、就业难。 [详细]

大学生招聘会辛酸实录:你们被扩招害了(图)

▌2007年:正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之说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今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比去年增加了82万,所以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观点。 [详细]

北京5000大学生竞聘洗浴场 4成愿当搓澡工(图)
高考三十年之面孔
▌刘道玉建言邓小平恢复高考
  1977年5月,刘道玉突然被任命为教育部党组成员、高等教育司司长。在刘道玉看来,恢复高考是当时中国老百姓普遍的愿望,当时作为教育部“临时工”的他,只不过起到推动作用。 [详细]

刘道玉:良知的人,创造良知的区域

▌汤敏:我不是教育产业化之父
 1998年,汤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认为,居民教育投资是当时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力量,居民可能不会去买彩电买汽车,但是让孩子上大学肯定会投入的,于是他们就建议大学扩招。此建议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中国大学扩招就在这以后开始。 [详细]

▌陈至立:促教育公平公正 不搞教育产业化
我们历来不主张“教育产业化”。有人提出“教育产业化”,但实践表明这样做社会效果并不好,而且会出问题。对乱收费、高收费,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意见很大,应坚决纠正,决不能任其蔓延。[详细]

▌张保庆:教育产业化当年谁敢批评?我批
 教育不能产业化,这个话当年谁敢讲?我讲!教育界有一些小人。中国官场,事后诸葛亮很多!现在都知道当英雄了。 [详细]

张保庆: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公益性要坚持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我的许多说法被断章取义
 王旭明强烈申明,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大学生养猪论、上学买衣论等是媒体过度概括断章取义。 [详细]

王旭明:舆论呼吁援助贫困生是无知
王旭明: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高考有功 不可轻言废除

▌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影响当代中国

  十余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履新,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55岁,多数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集中受高等教育的时间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详细]

▌高考恢复三十年回顾:几多欢欣几多愁

 三十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当今社会中流砥柱,无数如今蜚声中外的大师名家都曾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走进考场的莘莘学子。[详细]

▌恢复高考 他们人生改写 中国发生变化

 没有调查数据对这批恢复高考后的幸运的人进行统计,只有在各高校的校友会中,记录着他们的成就。但他们正在影响着中国[详细]

▌雷颐:不该因考试弊病而否定高考

 对于一个曾经以千万人的青春为代价、狂热地废除过考试制度的社会来说,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试制度,并不断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趋完善。 [详细]

▌肖复兴:不可轻言废除高考制度

 中国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多多,但起码现在首当其冲的靶子不应该是高考制度。废除高考的思维模式,是既忽略了历史的因素,又忽略了现实的实际。[详细]

高考有过 弊端累累

▌教育产业化之路通向何方?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提出要“发展教育产业”。但现在的争论焦点则是:中国的教育要不要产业化。 [详细]
·大学学费猛于虎 贫困农民夫妻为学费丧命

·教育产业化已沦为以创收为目的的改革

·科学时报:堵上教育产业化的经济黑洞

▌高考恢复30年来的大学之殇

教育垄断和行政化窒息了教育家的成长,妨碍了学术的独立与自由,形成低效、无能的“大学国企化”现象。 [详细]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科举式教育之终结

·不和谐的高考制度亟待改革

▌高考特权何时破

 不均衡的配额制度导致严重的地区差距,研究型大学招生的本地化,倾向不合理的特殊政策加剧了教育不公,高考舞弊和教育腐败。[详细]

·如何解决高考不公平

·人大代表洪可柱:高考招生需呼唤公平

▌中国大学生太多了?

 根据经济学基本常识,与高速经济发展向同步的,大学生应该供不应求才对,为什么反而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详细]

·张鸣:学生自杀 大学要多反思

·大学生就业 究竟要面临多少怪门槛?

·孙立平:大学生已难向上层流动

从科举到高考:高考何处去

▌高考继承科举的局限性和公平性

  科举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难得的一项具有公平精神的制度。在当代中国,高考制度是社会上最为公平的制度之一。这一点,刘海峰认为是高考从科举制度那里继承来的最大优点。也可借鉴科举防“高考移民”并提升区域公平 [详细]

·高考改革:一个没有终点的历史进程

·世纪大讲堂:从古代科举到当今高考

·高考三十年屡经周折 应试教育亟待变革
·
高考何时走下科举的神坛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 展望高考改革

 为了平稳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加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具体可从5方面考虑。 [详细]·2008年高考改革三大方向

·两会代表激辩:中国高考制度该不该取消

▌高考改革思路:重在改进现有制度框架

 高校自主招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尝试,但在我国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其对于统一高考只能是一种补充,不宜超出10%的比例。 [详细]

▌刘道玉:高考改革 教育部必须放权
高考制度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和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物,也是科举考试的翻版[详细]
▌他山之石: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

各国高校招生制度各不相同。归纳起来,目前国外高校招生制度大致分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

[详细]

发表留言
策划执行:张克侠 金蕾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