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从人性扭曲到人性解放
2008年12月07日 09:45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题:中国:从人性扭曲到人性解放

新华社记者 郭鑫 李云路

1979年,一则关于“接吻”的消息在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大地上不胫而走: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滕文骥、吴天明拍摄的电影《生活的颤音》中,出现了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故事片中的第一次接吻。

放在今天的中国,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那个年代,却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因为在那之前,中国观众只能在极少数进口的外国电影中看到男女接吻的镜头,中国的电影里是从来也没有的。

谈起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生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仍然十分感慨:“‘文革’中,文化上是八个‘样板戏’,没有别的可以看;生活上,所有人都在人民公社或国营的单位,女士穿高跟鞋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人们的发型也是统一的;教育上,大学被认为没必要存在,上大学先考察家庭背景。”

如今,中国人早已告别那个言行饱受限制,不敢随意交往、出行,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人们可以不出国门就欣赏到世界顶尖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享受国内外电影大片的视觉盛宴,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故事,并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写到博客上与他人分享,即使是自费出国、出境旅游,也已经变得平常。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精神、文化、生产空间都被大大拓展了,人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韩水法说。

中国人生活中看似不经意但实则深刻的变化,凸现着改革开放这一不断承认普通人性的追求,逐渐认同、接受和推行普世价值的过程。没有人否认,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功绩之一,就是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促使中国人的思想、话语、行为之门不断敞开,人们得以在一次次思想解放过程中,伴随着焦虑和困惑,逐渐找回人性的热度。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推动了新一轮思想解放,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而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又对思想的解放提出更高的要求。”韩水法说,改革开放后的人性解放与历次思想解放过程是一以贯之的。

在思想解放继而带动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上的变化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影响,无论是爱情观、婚姻观、生育观,还是对于人权、民主、社会福利的认识,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有评论家就指出:“改革开放的精神已经隐含到整个社会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一期间,中国向一切思想、文化、法治的人类文明成果敞开了国门,这突出体现在中国向现代化法制国家迈进的努力上。30年来,中国每年出台大量法律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律规范对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扎实的法治社会建构的背后,彰现出日益深厚的人文关怀。1987年,正式实施的民法通则第一次规定了人身权,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宣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正式写入宪法,标志着人权作为法定权利受到保障;2007年3月,《物权法》颁布,进一步明确公民私有财产权,也为公民在人格及精神上独立于国家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行为准则从按政策、按经验习俗和道德约束办事转变为依法办事,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也从初步萌芽走向自觉自愿。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政府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施政的重点放到民生领域,以人为本,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已经成为清晰的政策方向。

韩水法表示,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将会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和转变。他借用一位西方思想家的话说,“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必定是在一个公正的原则下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郭鑫 李云路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