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30年更长的时光来看改革开放
2008年12月19日 08:38潇湘晨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当代中国,没有谁的生活能够绕开改革开放;当代世界,没有谁能够绕开改革开放的中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经济高增长率的和平发展,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不可忽视的存在,今日中国的发展,意味着另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经济增长亦伴随着相应的政治、思想、文化崛起的创新思考。这些,对于我们自身及整个世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中国将成为一个怎样的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范本,不仅我们在思索,世界也在思索。而无论他人如何欣赏或是反对,在全球制度竞争与融合的现实中,已经取得的成功与经验,是不能轻易丢弃的武器。30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现实,上升到“一百年不动摇”的理论,中国正走向一个可以实现的并非乌托邦的未来。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肇始于30年前的这场重大变革——近一个世纪来的第三次伟大革命,沧海桑田中自不乏真知灼见。改革开放的深远转折,开启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掌权后开始私有化运动;1981年,“紧紧地咬住绳索拉住美国”的罗纳德·里根开始放松管制运动,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恰恰与贸易全球化的整个世界的运转中心由国家转向市场同步。正是这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使中国走上了与前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得以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之际,立下了中国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稳定与繁荣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

经历过苏联解体后激进私有化“休克疗法”,并力图恢复俄罗斯经济的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理性温和的政治智慧上,让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尽管在今天,世界上仍有人质疑中国的发展是“混合了威权和市场经济的所谓的北京共识”,但13亿人自力更生、不经历海外殖民、不向外转移污染的经济发展,以13亿人温饱为基础的经济生产力的收益,难道不值得全球尊敬与思考?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创造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或者说不同于资本主义已有模式的发展道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以国家干预的最小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兴起,并在上世纪80年代后以支配性的地位支撑了全球经济20多年的繁荣,却也是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成因,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因为金融的并未全面接轨与政府干预并未完全退出,得以受损较小地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在一个以经济生产力的收益能否满足全球对石油、粮食和水等基础物资需求为衡量的发展时代,有效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值得重新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为全球经济提供了观察的范本。

“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故的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话语,此刻仍让世界深思。用比30年更长的时光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必然的选择,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的改革有进无退;在现实的情境中,除了改革能解决改革的问题之外,别无良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坚持其具有独特价值的改革,“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必然是对新的全球秩序的有益贡献。

用比30年更长的时光来看,一切才刚刚开始,并且值得再次出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晓宇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