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改革开放的澎湃激流在河中
2008年12月19日 08:05荆楚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1978,2008,历史在12月18日交叉在一起。这一天,是改革开放30年的标志性日子。3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它成了全中国人的命运“拐点”。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变得如此繁荣强盛,这是上下五千年未有之历程。“30年来最震撼世界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南非学者阿诺德如是说。我对30年改革开放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没有改革开放,今天我就不可能这样安定地坐在电脑前,用评论言语表达我对时事的想法,与读者这样坦诚交流。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改革开放受益者。尽管改革是利益的再调整,但改革更是福祉的新创造。谁不对改革开放怀有感情,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改革开放之前,谁就成了脑残。

从“文革”到“改革”,一字之差,天差地别。生于1966年的我,童年时代与“文革”同步,吃不饱饭,经常饿肚子,是我最遥远和最深切的记忆。改革开放带给我的“利益”是清晰的:1979年我从偏远山村转到县城读书;1981年因为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收获的稻谷第一次堆满仓,终于解决了全家的温饱问题;1982年读上了大学,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我怎么可能成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那现在天晓得会在哪里。

回首30年改革开放史,台前幕后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各种交锋。总有一些人,平常吃香的喝辣的,却喜欢反对改革、反对开放。最激烈的交锋,是思想的,更是政治的,关系到国家命运,更关乎百姓福祉。改革的交锋史,始终贯穿了一条“左”与反“左”的主线: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要论“姓资姓社”,还是不要论“姓资姓社”?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要继续改革开放往前走,还是放弃改革重回闭关自守?那些以“革命”自居的“左视眼”,用尽各种手段要开动历史的倒车,可终究成了“螳臂”——如今还有谁记得那些“反改革斗士”的名字?

不是河西,不是河东,三十年澎湃激流在河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二次革命、二次解放;不改革不开放,中国就是死路一条。我们要记住那些改革的先驱,他们呕心沥血智斗勇斗,真的太不容易了。

承上启下,改革开放的中国又将开启一个新的30年。中国未来也必须靠改革开放。现有的各种社会问题,恰是改革开放还没有完全到位所引起的。改革开放只有在不断改革开放中发展完善。我们要特别当心“慢衰竭”消磨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我想有必要设立一门“改革学”,好好研究改革,其中应包括改革政治学和改革社会学。可资研究的大题与细节实在太丰富了。改革开放,开放改革;改革推开了开放的大门,而开放是对改革的极大促进;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的繁荣,也使世界受益;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抛弃了苏联模式,也不等同于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这里的成功和教训,都值得深入研究;改革学之研究,可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助力。

今天,让我们在心里,给改革开放颁发一块最耀眼的金牌。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