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解读“嫦娥”绕月探测工程的“中国特色”
2007年10月24日 19:43新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新华网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李宣良、白瑞雪、孙彦新)10月24日,随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

虽然比世界上第一颗探月卫星——前苏联的“月球1号”晚了48年9个月又22天,但揭开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时代新篇章的绕月探测工程,仍然以一系列鲜明的“中国特色”,广受国际航天界关注。

起步晚,起点高

对国际航天界而言,探月并不是新鲜事。

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启动探月计划;1959年10月,前苏联的“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天体;5年后,美国“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说,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

“别人搞过了,我们还搞不搞?”绕月探测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回忆说,在工程立项过程中,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欧阳自远说,国际上无人月球探测经历了从月球近旁飞过探测、撞击月球探测、绕月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自动返回等循序渐进的阶段,其技术难度逐渐递增。我国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直接跨越了前两个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许多也是国外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全的。欧阳自远说:“拿月球的三维影像图来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的是零散的,有空白,南北极他们没做好,我们要把它做出来。有了这个图,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构造。”

“此外,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具有重要资源意义元素的分布,而美国只做了其中5种。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独到的地方。”

“起步晚,起点高”,这是贯穿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1970年4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重量达173公斤,比美国、前苏联、日本和法国4个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总和还重;我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虽然比美、俄等国晚了几十年,但技术水平一点儿也不落后。

目前全世界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中国数量不多,但是品种齐全,起点较高。”叶培建说。

“如果别人做过的事情我们都不用做,那么火车、汽车、飞机都不用造了。”欧阳自远说,况且,我国的第一次月球探测采用的是我们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现有条件,有信心将它做成功。

嫦娥一号卫星的平台以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等现有产品的成熟技术,进行适应性改造。

“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是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叶培建说。

“嫦娥”飞天所搭乘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可靠性最高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场是在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速度快,质量好

“绕月探测工程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3年多时间,这不仅是我参与的几十项航天工程中最快的,与其他国家的探月比起来,时间也是短的,创造了奇迹。”叶培建说。

在我国的航天工程中,从立项到发射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立项,2005年实现首次载人飞行。

从国际上看,除了冷战期间两个大国的“急功近利”外,各国探月工程一般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施。日本刚刚发射成功的“辉夜姬”(“月光女神”)探月卫星,在1991年就开始立项研制。

2004年初,我国探月第一期工程批准立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当年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方案设计阶段正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各分系统相应进入下一工程阶段。2005年12月29日,月球卫星初样完成,正式转入正样生产阶段。

叶培建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制完成,一方面是由于工程立足于现有成熟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航天战线的科研人员具有敢打必胜、雷厉风行的作风。

“在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大部分科研人员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叶培建说,“大家对加班加点干工作已经习以为常,有一年除夕夜我宣布10点钟下班,大家都很惊诧——今天下班怎么这么早?”

“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将产品质量的要求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说,“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我们力求做到一次成功。”

资料显示,在人类迄今为止所进行的123次探月活动中,成功率不到49%。

为了确保首发成功,“嫦娥”工程全系统开展了“两个100%”工作:一是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复查工作要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要做到100%;二是所有产品的生产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复查工作要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要做到100%。

“卫星发射成功的完美表现,让我们对完成后面的工程任务充满信心。”郝希凡说。

花费少,收益高

搞探月工程到底值不值?

每次作报告或讲座时,欧阳自远总会给人们算这样一笔账:探月工程一期的总经费是14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在北京建两公里地铁的经费。并且,这14亿元是要分到三四年使用,每年最多4亿元。

“我们国家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20多万亿元,每年承担4亿元,应当说,这笔费用我们出得起。”欧阳自远说。

为了让有限的经费花出最大的效益,参与工程的科研人员处处精打细算。“我们不追求‘豪华配置’,整个系统的各项指标刚好能满足工程要求,虽然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我们认为很值!”参与卫星研制的主任设计师饶炜说。

建立一套深空探测网需要数十亿美元,我国科研人员就使用天文观测网和航天测控网相结合的办法,达到同样的功能;研制过程中,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从总指挥到一般工作人员,没有因此领过一分钱奖金……

“工程大部分创新是集成创新,集成得特别合理,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效益。”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说,“我们把能用的成果都用上了,需要攻关的关键都攻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有人计算,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中大约每投入1美元就有4—5美元的回报。

“现在谈‘嫦娥’的直接回报还为时尚早,但它对整个航天事业的推动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工程对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月球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随着工程的展开,中国开始在探月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中国科学家频频应邀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应用大会还首次在中国召开。

“‘嫦娥’工程的实施,必将对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栾恩杰说。

航天"十一五"规划发布   月球探测等工程将有新突破

18日,由国务院批准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正式由国防科工委发布。该规划确立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并实施的五项航天重大科技工程。

第一项是载人航天工程。“十一五”期间,将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重大技术,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

“嫦娥奔月”带动我国航天事业大步向前

“我国的‘绕月’工程是和平利用空间的工程,可以极大地带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利用空间资源进行探索。当然,我们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也应该在对月球的探索上作出我们的努力。”张庆伟说。而这个“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将带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大步向前,特别是卫星等相关产业化步伐将加快。记者注意到,我国有关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正在拟定之中,卫星应用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即将到来。

国家航天局局长解读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

据国防科工委网站消息,国防科工委近日印发了《“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日前接受采访,对相关热点进行解读,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主要内容。

中国航天事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五大能力

2007年10月11日上午9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做强做大航天产业”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通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具备了五个大的能力,这是一个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必不可少的。

   编辑: 周恒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