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势力“合流”后的活动特点
2008年03月24日 14:47中国网 】 【打印

——显微镜下看“台独”之十

20世纪90年初期,两“独”实现“合流”之后,台湾的“民主化”、“本土化”迅猛发展,以民进党为主导的“台独”势力,在台湾政坛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也不断增大。在此情势下,“台独”活动主要是民进党的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民进党内确立了“和平议会路线”

“台独”势力一直存在着派别和路线之争,两“独”“合流”后,民进党内形成了由美丽岛系、正义连线组成的务实派,新潮流系、福利国战线、“台独联盟”则成了激进派。争斗的主要内容之一还是路线问题。在岛内“民主化”、“本土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民进党两派主要是激进派不断调整自己的理念,使“和平议会路线”得以确立。这集中表现在民进党“六大”宣言上。1994年4月民进党“六大”宣言称:“过去两年半来,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我们的党开创了台湾政治发展史上的新形势,通过三次全国性的选举,我们使两党政治的格局成熟,政党轮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宣言提出:“我们将在未来一、二年举行的国会改选、省市长选举、总统的选举中,与国民党竞逐台湾人民的支持”,“以神圣选票使国民党下台”。

民进党开始转型

“台独”势力的主导力量民进党转型的主要表现:

第一、重塑政党形象。民进党自成立以来,以打斗、抗争形象呈现在台湾民众面前。为了适应新的情势,民进党多方退去草莽、抗争的性格,朝理性、务实方向发展,就台湾的各种问题,提出一套较全面系统的政策主张,努力将它重塑成一个“清廉、负责、进取”,有执政能力的竞争型政党。

第二、“台独”转型。民进党在1991年的二届“国代”选举中,以“建立台共和国”为主要诉求,造成了选举的严重挫败。此后,民进党总结教训,开始了痛苦的转型。其标志是它发表《公共政策白皮书》。1992年9月,该党就两岸关系等十几个方面,以“白皮书”的形式,首次系统地拿出了它治理台湾的“大政方针”,而且“白皮书”回避使用“台独”、“台湾共和国”字眼。

第三、“亲睦”台湾资产阶级。民进党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台湾中产阶级。1994年初开始,它注意拉拢台湾资产阶级,以扩大社会基础。这年2月,民进党公开与工商界大财团举行“恳谈会”,“盼能借由理念的逐步沟通,增进与工商界的相互了解。”。之后又“锁定”工商界两千家大企业,展开“亲睦计划”,“全面动员争取工商界支持”。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08台湾大选凤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