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
2009年08月31日 11:27新世纪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倔强与执著,科学家的宿命与终结

许多人把彭加木的失踪归结于他的倔强,并且认为,如果不是他的倔强,非要只身出门找水,那么,他失踪的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而他当时非要坚持出门找水的原因是为了替国家节约——“用直升飞机送水”成本过高,不如自力更生。

倔强,是许多人给彭加木下的定义。在1980年5月2日开始的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的行程里,彭加木倔强性格几次表现出来。

从5月2日到6月5日,科考队由北到南穿越了罗布泊,胜利到达罗布泊南岸米兰农场,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在取得这样重大的成就时,彭加木却不想就此止步。

当时,中国在科学领域对于罗布泊地区还没有什么权威,原因就是从来没有完成过对该地区的全面穿越和考察,甚至连罗布泊在70年代干涸的消息,也是来源于美国的卫星地图。因此,彭加木想在此次科考中,进行由西向东的穿越,从而完成对罗布泊的完整探查。

在米兰农场修整了5天后,科考队6月11日出发东进,在6月16日来到罗布泊东岸库木库都克地区后,科考队所携带的水和汽油都消耗殆尽,于当晚向指挥部发出告急电报。第二天早上,收到回报: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

在收到回报后,彭加木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心疼“用直升飞机送水”的高达十多块钱一公斤的成本。

从地图上看,附近有不少地方都以“井”命名:沙井、红十井、八一泉,预定的水要到18日才能送来,他敦促队员在这段时间开车到附近去找水源,如果能自救,就不用国家送水了。17日,他就是否要到更远地方寻找水源与队友发生了一场争执。其后,他留下一张只有7个字的字条:我往东面找水井。

这位从1954年起便在新疆开始野外科学考察的知识分子,就这么消失了。他最终没有死在床上,而是消失在了戈壁荒野之中,达成了中国人自古推崇的“马革裹尸”的结局。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急需人才和鼓舞人民斗志的年代,他很快成为一个鞠躬尽瘁的知识分子的典型,被广泛地宣传。应该说,这种巨大影响,固然有国家典型形象塑造的功劳,但其影响能够一直延续到现在,因此,不妨说,这是因为他确实达到了那样的高度。

某种意义上,应该说彭加木幸运地遇到了1980年,那正是一个尊重知识,崇拜科学家的年代,他的牺牲也因此而更令人痛挽。而对那片荒漠的艰难的科考过程,在那个时代蒙上了一层罗曼蒂克的光芒。

在1986年不安分地从工厂溜出去飘流长江的李大庆,解释他为什么要参与冒险运动的原因说:“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不安分地渴望脱掉现实的束缚。”而那些敢于为人之所不为的人,就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偶像,乃至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梓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