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土改:3亿农民分田立命
2009年08月17日 16:28中国经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消逝的村庄共同体

事实上,温泉屯虽然被认为富甲一方,但也只是相比周围其他村庄而言,它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两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张家口总共17个县区,其中10个属国家级贫困县。

卖了几十年葡萄,温泉屯年人均收入不过3000多元。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作为跟法国波尔多同纬度的葡萄基地,他们的葡萄品种极其优良,但这么多年来,却大都只能销往东北各地的批发市场,连进入北京、天津等近在咫尺的大城市都很难,更不用说摆到城里的超市卖。

“要这证那证的,麻烦得很,所以就没去弄了。”温泉屯乡主管农业的副乡长赵景秀对记者说,以前,他们也去北京市场考察过,跟那些大超市谈,可是门槛太高,手续烦琐,一直没谈成。

直到今天,温泉屯的葡萄仍以一种最原始的方式交易着:每年到了9月份,外地的葡萄商人蜂拥而至,找到自己在本地的老客户,在其家住下,收完了他的葡萄后,再由他带着到其他人家收。

村委会那台用了30多年的老广播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到收葡萄季节,广播里会说,有客户在村民某某家收葡萄,价格每斤多少钱,有意者,请到某某家洽谈。这仍然是最重要的交易平台。

乡里也成立了葡萄协会,赵景秀就是常务副会长。可他说,协会没有钱,只是指导一下,主要的事情还是由下边的4个分会:种植、加工、储鲜、销售来做。这4个分会主要由各村的葡萄经济人组成,经济人热衷的是自己赚钱,他们也习惯了原始而熟练的交易方式,就这样一直维持着葡萄产业链的运转。

“不是政府不想组织,可实在是不好组织,现在村民们人心都散了,都是各干各的,谁也不愿意联合。”赵景秀说,去年,村里修水泥路,沙石都堆好了,可村民们不肯多出一点力,自己家门口的路也不愿意出几天工整一下,宁可跑到自家的葡萄地里干活,最后,路修了一半就停了,到现在仍然是坑坑洼洼。

“想想以前,在程有志的带领下,推平一座山几乎易如反掌,可是现在,一条路都修不起来。”老一辈人说起修路的事情就感叹不已。

在这一点上,温泉屯和广大的中国农村一样,农民原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村庄共同体正慢慢消解。

中国加入WTO已经数年,农产品的保护措施终将消失,那个时候,消解了的中国村庄如何去应对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于一身的西方现代农业的竞争?事实上,进入2006年,入世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已经在释放,只是,乡村世界还没有敏感于这种触痛。这个几乎全部生计都依赖葡萄种植的村庄,未来的命运依然存在变数。

这是解放区人民政府在给翻身的农民颁发地照。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土改第一村”,走过暴风骤雨

在东北张广才岭支脉大青顶子的山坳中,有一座小山,状似元宝,得名元宝山,山脚下那个小小的村庄,便被称为元宝村。

元宝村隶属哈尔滨尚志市元宝镇,60年前,它和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寂寂无名,贫穷偏远。1946年9月,作家周立波到元宝镇工作,参与并领导了当地的土地改革,次年,他调回哈尔滨,根据在元宝镇的生活体验,创作出著名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小说中元茂屯的原型,便是元宝村。

当年的元宝村,穷得让人心疼,很多人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因为衣不蔽体,元宝村被人称为光腚屯。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光腚屯,现在户均存款达到18.5万元,2005年人均收入7160元,把许多城市都抛在后面,更是远远超出了周围的村庄。

站在元宝山上俯看整齐的村落,隔着60年时光的海,实在很难再辨认出昔日的模样。而元宝村所经历的“暴风骤雨”,也不仅仅在1946年。

农民   元宝   土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