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信缘于内在而非外媒盛赞
2008年06月02日 08:19荆楚网 】 【打印

近日看到一则网络热传的报道:《路透社:中国领导人简直不像凡人》,大感惊奇。细溯来源,原来却是某些国人的一厢情愿。

此稿原文来自路透中文网,作者为这个网站的专栏作者顾蔚。原文标题为《“温爷爷”改善中国形象,但偏见犹深》。顾蔚曾在上海念大学,后赴美留学。这篇中国人写的中文评论,不知怎么被人“修饰”成了国际通讯社的正式报道。

这类“外媒盛赞”报道还有很多。如:《欧洲时报:“废墟中站起大写的‘中国人’”》《华尔街日报:中国不需要再向世界证明什么了》《外媒:这一次,中国形象完全改变》……随便拿几篇推敲一下,就会发现某些不对劲的地方。不是原文来自欧美、新加坡等几家华文媒体,就是编辑在选用内容时只选其一,不选其二,然后挂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标题。

这一次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也大大降低了西藏骚乱时的那种敌意,基调趋向客观和同情。很多媒体报道了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公开透明,对中国普通民众在灾难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和公民意识着墨尤多。

但必须指出,西方媒体并没有因为这场灾难而集体转向对中国释出善意和给予褒扬。欧美媒体的中国地震报道主体是对伤亡人数的追踪和对悲惨景象的描述。而任何一篇带点评论的报道,都不忘重提一下所谓的“西藏镇压事件”,对中国政府的作为总要作一番自以为是的动机分析,最后不忘提出对当前积极变化可持续性的怀疑。至于救援和赈灾过程中发生的“负面新闻”,西方媒体一条都没有漏掉。

所以,如果仅仅引用几篇非典型性的报道或构思几个标题,是不能反映外媒地震报道全貌的。而受众看了这些报道,则很容易进入“外媒盛赞”“外媒热评”的亢奋氛围中。一旦看到莎朗·斯通评论5·12地震是一场“报应”,或看到《时代》杂志以极少篇幅报道汶川地震,且妄谈“迷信”“天谴”时,读者可能会又一次感受到奥运火炬海外传递时的那种巨大落差和愤怒。

其实今年三月和四月发生的事件,很多国人已经深刻体会到一点,西方一些人并不乐意倾听中国的进步和努力,也不在乎中国人的梦想和痛苦。他们优先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一个自信的中国,必须平静看待所有的诋毁和夸赞。当外媒恶言汹涌时,奥运火炬一往无前。当举国同悲,困难如山的时刻,更不必太把“外媒盛赞”当回事。

如同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进步也需要掌声和鼓励。但自信和尊严,只有靠自己去实现。

当国家领导人交替视察在废墟危垣,当人民子弟兵强降在生死一线,我们感动。当国旗第一次为黎民而降,我们欣慰。当赈灾机构承诺善款善物百分之一百到灾区,纪检部门誓言从快从重查处滥用权力侵吞物资,我们安心。当各级部门着手调查劣质建筑和贪腐,我们振奋。当志愿者四面八方漏夜赶往灾区,当献血车前排起数百人长龙,我们由衷自信、自豪。

而这一切的感动和光荣,是我们自己创造,我们自己得到。

稿源:新民晚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沈月明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