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的年轻身影 "80后"在这一刻让我们动容
2008年05月25日 07:57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打印

大灾难发生后,本报记者于12日即赶赴灾区一线采访。除了子弟兵一次次感动得我们泪流满面外,一群特殊的人群:一直冲在抢救、服务一线的年轻身影,也一次次地感动着人们——他们没有单个的名字,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80后”志愿者。

过去,很多人认为80后缺少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并对80后表示出担忧。“80后还是80后,他们没有变,他们不是地震‘震’好的,他们本身就有这么好的素质。这主要是,我们的思想变了,这是好事情。”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如是说。

9天没洗澡

她在救灾一线过生日

14日凌晨4时50分,大连大学修复重建外科研究所护士王娜,接到远在四川德阳市参加赈灾工作的老师王江宁的电话:“目前灾区医护人员紧缺,你赶快到四川来,这里很需要你!”王江宁说完后匆匆挂掉电话。

王娜没来得及多想,带上简单的行李,便和研究所的另外一位27岁外科医生张立彬买好机票,当天晚上就赶到了德阳市人民医院。

一位6岁小男孩被王娜抱着送往急诊室,在抢救过程中,小男孩用微弱的声音问:“姐姐,我会死吗?”王娜流着泪说:“不会!”然而可爱的小男孩在王娜怀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晚上王娜再也无法入睡,她的耳畔不时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姐姐,我会死吗?”枕头被泪水浸湿了。

到四川来之前,王娜把这个决定告诉男朋友时,得到的回答是坚决反对。男朋友知道,自小生长在优越环境中的她,怎么能受得了那样的苦?更重要的是那边随时会有强烈的余震发生,万一日后疫情暴发,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怎么办?两人发生争吵,甚至发展到男朋友用分手相威胁。男朋友一激将,反而更加坚定了这个弱女子到四川抗震救灾的信念,经过她反反复复的劝解,男朋友同意了,但前提是每天必须打电话报平安。

王娜和她的队友张立彬14号晚到达德阳后,当晚即参与手术,既给医生当助手,又做器械护士。最恐惧的是,一天晚上,手术没完又发生了6级以上的余震,她和队友们仍坚守着手术台,直到病人手术结束推出手术室。这时已是第二天的3:30,她已经在手术室内工作了8个小时,协助主刀医生完成了两个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等她刷洗完器械已经到天亮了。

18日是王娜的生日,一大早她和队员们就启程直奔汉旺重灾区。一路上,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及运送部队的军车排成长长的队伍,周围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他们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工厂废墟的旁边,找了一块空地,把队友准备的数千元常用药品免费发放给了受灾群众,并协助队友一起为受灾群众诊治疾病。汉旺的受灾群众和她一起度过这个难忘的生日:汉旺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生日,但悲情的汉旺,让她长大了很多很多。

截至23日早8时,王娜参与的医疗队处治病人56人、会诊病人127人、手术17例。昨天,我们采访王娜的时候,她正准备到成都:“我已经整整工作了9个昼夜没洗澡了,我要到成都洗澡去。”

23岁董刚

为首批进入清平乡的空军带路

地震当天,董刚从成都开车回绵竹接朋友。

刚到德阳的时候,一阵晃动,街上所有的人都在跑。第一反应:地震了!待他停下车的时候,他马上给在绵竹汉旺的父母打了电话,电话刚一通,他听见了妈妈的哭声。当时,董刚也没来得及多想,马上开车回绵竹。在家的废墟边呆了30分钟后,董刚便到政府去报了名参加志愿者。

他早上刚到政府门口,就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要他和3个志愿者带部队上清平。地震后,从汉旺到清平乡,要步行10个小时。当时董刚没来得及想那么多,他给爸妈打了个电话,说他回成都了——他怕他父母担心。“快快快,快上车”在一阵急促的催促声中董刚上了车,上车的那一刻,女朋友流着眼泪对董刚说,我等你,你一定要安全回来。

车刚到汉旺金鱼嘴的时候,由于垮山,车不能前进了,大家只得步行。本报记者正好遇见了董刚等3名志愿者。于是,我们开始结伴而行,给到清平乡救援的空军某部官兵带路。在路上,我们不时还会遇到从山上下来的老乡,他们对我们说:上面的路还很危险,你们一定要小心,到处都还在垮山。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越走越靠近山体,到处都是垮塌的乱石,当董刚和4个军人走下一个陡坡的时候,突然一阵摇晃,垮塌的石头从山上飞落下来,一个战士说:大家闭上眼睛,我们5个人都闭上了眼睛。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法躲……只能听天由命了,在原地呆了3分钟,大家张开眼睛,我们5个人相互地笑了笑,继续前进。

在乱石和冰冷的河水,陡峭的悬崖当中爬行,10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清平乡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董刚并没有因徒步10小时爬行的劳累而倒地休息,而是马上摸黑给灾区群众发放预防疾病的宣传单。直到次日凌晨2点多,大家才啃了几块面包。由于上山的时候,有4次趟河,大家的衣服裤子已经湿透。于是,我们躺在火堆旁睡了一晚,到早上6:00才烤干衣裤。

早上6:10,大部分的群众开始陆陆续续下山,董刚这次上山,就是组织灾区群众一起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由于下山的人已经排成了一条数公里的长龙,大家都渴望活着出去,董刚不仅边走边鼓励下山的群众,还得帮助搀扶老人,帮助抱孩子。一路上磨烂了2双鞋子,到晚上7点才到达汉旺。

15日,董刚路过武都教育中心的时候,听到了一阵阵的哭声,走过去一看,发现学校全部垮塌了,所有的人都在哭泣,董刚来不及多想就和一个朋友加入到了抢救的队伍当中,当他抬开一块楼板的时候,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孩出现在他的眼中,于是,董刚等人一起把他抬了出来,然而,令人痛心的结果发生了,小孩叫了声爸爸,就停止了呼吸,当时在场的人都哭了,这令董刚非常震撼。从那以后,没有人给他安排工作,这个某公司的高管瞒着单位,每天穿梭于灾区第一线,帮助过多少人,董刚自己也不知道。

李后强:

我们应该向“80后”致敬

地震发生后,四川司法警官学院的3000余名“80后”志愿者突击队参与抗震救灾,同时,全院师生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献血、捐款、捐物。其场面让所有人赶到震撼。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接受采访时说,对于“80后”,我们首先应该向他们致敬。我们看待80后,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眼光。过去,我们国家没有大的事件让80后参与,因此他们的精神、民族情、爱国情、兄弟情无法得到检验。让他们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没有释放能量的地方。80后这代人,是改革开放后的成果。

李后强举了个例子说,我上大学的女儿瞒着我,一次次地去排队献血,排了几个半天也没有挤进去,最后终于挤进去了结果因为身体比较弱,没有献成血。回来非常沮丧。

李后强认为,过去,上代人对80后不放心,而80后觉得上一代人思想古板,代沟很深。大地震让80后甚至90后,得到了很好的锤炼。他们通过志愿者行动,对国情、省情、民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的思想、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都有很大提高。在这次救灾中,80后志愿者的民族责任心、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得到了群体性的、充分的爆发和释放。80后、90后是国家的未来,通过这次地震,大家改变了对80后的看法,这是上一代人思想的进步,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不仅要改变了对80后的看法,我们还应该诚挚地向80后致敬。

本报特派记者廖兴友贾知若高冰洁丁伟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廖兴友贾知若高冰洁丁伟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