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来修复“林嘉祥事件”中摄像头的盲区
2008年11月04日 15:50荆楚网 】 【打印

根据我们的阅读经验,关于“猥亵事件”的报道,一般只是点缀社会新闻版的花边新闻。但最近一起“猥亵门”事件,却占据了各类媒体时政新闻的版面。这就是日前引爆社会舆论的“深圳林嘉祥涉嫌猥亵女童事件”。

“林嘉祥涉嫌猥亵事件”,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花边新闻。它能成为公众强烈关注的重磅新闻,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结于其“高官身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

这位自称是“交通部派下来的”大叔,还公然叫嚣:“我卡了小孩的脖子又怎么样,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就是干了,怎么样?要多少钱你们开个价吧。我给钱嘛!”

被指猥亵,还如此嚣张,这番言行,确实让人出离愤怒了。虽然因为摄像头位置的原因,小姑娘所说的,被林嘉祥卡住脖子往厕所里拖的画面并未出现在现有的监控录像里。我们看到善良热心纯真的小姑娘,在领着林叔叔从摄像头钱走过之后,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如同受了莫大惊吓一般从摄像头前飞快跑过,去寻求父母保护。

这一分钟所发生的事情,处于摄像头的拍摄盲区。但这一分钟内的事情,却足以让一个原本天真活泼认清开朗的11岁小姑娘,变成一只受伤的小兔子,蜷缩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肚子舔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痕。这一分钟发生的罪恶,能让这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女孩,对这个社会产生失望和厌恶。据媒体报道,现在这个受伤的小女孩情绪已经很不稳定,充满恐惧,已被送到亲戚家修养。

生理创伤很容易愈合,但心理伤痕却难以平复。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的,还不止一个无辜单纯的小女孩受到侵害,从某种层面上说,林嘉祥事件若是处理不当,公众情感、社会良知、官员伦理和司法公正都可能被这起事件所侵害、猥亵。这才是超出任何一起单纯的猥亵事件的最糟糕、最恶劣的影响。因为这会导致公众对官员伦理产生怀疑,甚至动摇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以及对法律的坚实信仰。

这不是危言耸听,比如哈尔滨警察打死人案,警方将视频剪辑后,进行选择性的信息公开,让公众陷身信息迷茫之中,舆情几经反复,吃尽了追寻真相的苦头;可是有关方面并未吸取教训,之后的江西上饶“陈振翊案”,再次让我们看到了“熟悉”的一幕,死者陈振翊所住楼层的摄像头被警方拆离,当地警方再次将公众拒于案件信息的大门之外。遗憾的是,据媒体报道,林嘉祥事件的监控录像居然也“神秘失踪”,酒楼工作人员又“集体失忆”,希望这个雷同的情节,不会让人联想到“陈振翊案”。

这类信息屏蔽,可能引起公众愤懑,给舆论留下口实,还会对当地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造成戕害,司法公正性自然也会被连累而遭受怀疑。我们知道,要让公众对司法公正、法律信仰产生笃定的信心,只能靠坚守程序正义和恪守司法良心的司法实践来实现。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司法的正义蕴含在每一个司法过程的细节之中,靠着这些完美司法细节的积累,才能堆砌起普罗大众的坚定的司法正义崇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酒楼里监控录像里那至为关键的一分钟的“视觉盲区”,正是检验我们司法公正的试金石。

固定位置的摄像头是死的,不可能监控下视觉死角的丑恶罪行。但这也正考验着我们的司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司法智慧。摄像头有盲区,但司法不能有盲区,必须用司法公正修复这个盲区。我们相信,只要不刻意遮掩什么或袒护某一方,真相肯定能很快大白于天下。因为,仅凭视频片段,林先生的嚣张嘴脸和挑衅言辞,已经省去了执法人员的不少调查,使事实昭然若揭。我们相信,执法人员的办案手法,相比总比没有受过专业司法训练的网友强大何止百倍。连路见不平的网友们山寨式的“人肉搜索”,都能轻易将这位“北京高官”的身份、籍贯、办公电话、手机号、车牌号等相关信息搜检出来,那么专业案侦手段锁定罪行的精准度,更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了。

何况,不是每个案子都能想像这个案子一样,有这么清晰完整的监控录像作证。再说弄清楚那一分钟林嘉祥的言行,本就是执法人员的职责。加上这位“敢作敢当”的林书记的证词,事实应不难判定。言辞虽然轻狂,但语词清楚,且逻辑(官场逻辑、权力逻辑)清晰,这些资料应可以采信吧。

林嘉祥又不需要像对杨湘洪那样出国劝归,而且人家还是在没喝酒的情况下,主动配合警方调查。这么有利的条件,深圳警方只要把那一分钟的事实核实清楚,有了哈尔滨林松岭案和江西陈振翊案等反面陪衬的对比,本职工作也很容易“出彩”了。深圳警方只需恪守司法良知,加上一点执法智慧,毫无偏袒,信息公开,让公众能全程监督,那么公众在前面那些案子中受损的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就很容易就在这里得到修复。

滚动报道: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猥亵女童事件全程追踪>>>

新闻专题: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的“猥亵门”

人物背景: 林嘉祥任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

男子猥亵11岁女童 自称"京官"与市长平级(图)

更多精彩新闻 进入社会频道>>>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晓亮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