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倒塌楼业主担心楼房被拆后权益难保障
2009年08月06日 12:14南方周末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QQ群是平日里忙于工作的业主们最为便利的沟通工具,所有的讨论都会先在以楼为单位的小群里先讨论,再由两名代表拿到“骨干群”里汇总,每天处理群内的信息现在成为了在电脑公司工作的小林的主要日常工作。

老顾认为自己对于舆论把握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在开发商11日单方面抛出方案之前,老顾和业主们都在忙于闭门造车,形势的发展超出了老顾的预料,老顾开始意识到此时媒体已经很难传递他们的声音,“大部分的媒体都在宣传开发商的方案,但是我们没有这个舆论阵地。”老顾现在号召业主们能尽量多上网,“把我们的诉求在网上公开。”

最近几天,老顾注意到了舆论的新动向,有媒体报道,倒塌楼业主中已经有12户向政府表达了接受赔偿方案的意向,而且12户中的大部分都是参与散步的业主。老顾认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27日晚上,老顾逐一给30户业主打电话确认此事,随后连夜在网上发表声明:我们30户业主并没有选择任何方案,我们还是坚决地要求,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平台,原地重建,确实不能重建,给出理由。声明中30户业主都签了字。老顾的判断是:开发商在利用舆论分化我们业主内部。

“合法”还是“托词”?

闵行区政府的律师代表将业主们的团结理解为“抱团,给政府施加压力,以争取谈判中的最大获益”,老顾对此并不避讳:除了散步,我们别无选择。

老顾坚持认为去市府散步的理由很充分:闵行区政府失信。原本在7月11日召开的沟通会,最终只有三户业主(政府的说法是六户,倒塌楼业主一共有42户)参加,这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三方沟通会,事后各方均评价为“很遗憾”。

在11日的沟通会之前,政府临时提出一户只能有一人参会。业主们指责这是“各个击破,动迁的老手法”,会前派发的赔偿方案更是与业主们闭门造车出来的方案大相径庭,情绪激动的业主们集体拒绝参会。

在7月26日《大公报》围绕11日的沟通会刊登了题为“沪塌楼风波当以‘法’平息”的报道,报道选用了一张沟通会现场的照片,这张由闵行区政府提供的照片上,开发商、业主、政府代表济济一堂。细心的老顾立刻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这张照片是7月4日的沟通会,而并非11日的,11日根本没有这么多业主代表,这分明就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沟通会场面。”老顾断定,这样的报道,背后用心良苦。

因为要直播,沟通会不得不开。坐在三户业主对面的是一字排开的十来位代表,分别来自于闵行区房管局、信访办等职能部门代表,政府代表律师和开发商代表律师。“即便只有三户业主,也吵得不可开交。”最终沟通会不欢而散。

“尽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谈判仍陷入了僵局。”闵行区政府有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不无尴尬。

11日公布的这份被业主们嗤之以鼻的“倒塌的7号楼赔付方案”,尽管是由开发商提出,但其中却包含着闵行区政府的“心血”,“业主们体会不到政府的苦心”,闵行区政府律师代表张鹏峰对此很是“遗憾”。

事实上,从闵行区政府公布解决此次赔偿方案的原则是“合法、合情、合理”时,老顾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细微的变化,“之前的说法一直是合情合理合法”,“解决这种重大事故,情理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

据介绍,做出这一调整的是闵行区委书记孙潮,他是一位被称为“有着法学博士头衔的知识型官员”,此次将“合法”提到了处理重大突发责任事故的首位,在闵行区也是首次尝试。

“以往政府在碰到重大突发事故时,习惯将情理排在首位,但政府的大包大揽,并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张鹏峰对此的解释是:合情合理要以合法为基础。

而业主们对政府反感的理由更为朴素:经过政府首肯的方案,却最终不能让我们换回一套房子,这无论如何都在情理上难以讲通。在老顾看来,政府所提出来的以“合法”为基础,更多就是个幌子,“因为按照违约合同来赔偿,对开发商最有利”,“加之之前官商勾结的传言,我们有理由怀疑闵行区在偏袒开发商”。

7月25日下午,当老顾和业主们集体到开发商律师接待处时,之前宣称大开沟通之门的开发商方面竟然没有负责人出面接待。包括闵行区司法局局长在内的多位政府领导都曾建议开发商能够就赔偿方案对媒体做出解释说明,但开发商律师依然态度强硬,拒绝解释。闵行区一位政府人员分析,“开发商也和政府动起了脑筋,他们要把皮球踢给政府。”

当天下午,业主们唯一的“收获”,是在接待处打了一下午的扑克。

“团结是惟一的砝码”

如果不是上海市信访局局长亲自和业主们座谈,按照计划,8月1日的这个周六,老顾们仍然会到市政府门前散步。在倒楼事件的新闻热潮过去之后,“散步”成了日渐弱势的业主们心目中惟一有助于解决赔偿问题的方法。

按照之前的部署,这将是他们连续第三个周六到市府门前散步,这一次,老顾们有了更精心的准备:60件T恤,前面印着倒塌大楼的图片,后面是“重建家园”。业主们一致认为两千多块的制作费“花得值”,“这样显得更有声势”。

老顾觉得,前两次的“散步”效果并不很理想。18日第一次散步,老顾们背上贴了写着“还我家园”的纸,被市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批评为“不合适”。25日,老顾将贴纸换成了胸牌挂在脖子上,上面印着倒塌大楼的图片和每一户的门牌号,老顾说:“倒楼的图片比文字好,但还是显不出气势。”

T恤还没派上用场,市政府的001号信访员就已经主动要求沟通了,政府官员解释说:与其让业主们去市府门前散步,还不如政府主动和业主沟通。

8月1日的座谈会,尽管在赔偿方案的内容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但老顾已“基本满意”了。老顾说:这是三十多天来,惟一的好消息。“第一次让市级政府面对面地了解我们业主的诉求”。

老顾将这次市信访局领导的主动接见归功于前两次的散步,他总结这两次散步的最大作用就是向政府传达了“我们很团结”的信息。

为了应对强大的对手,被推选为业主代表的老顾在第一次开会时就强调“团结”,倒塌的7号楼业主能联系到一起的总计30户,和未倒塌楼的400户业主相比,显得“势单力薄”,“团结是我们惟一的砝码”,这也是他在所有给政府提交的诉求报告中提出的第一条:所有谈判都必须首先经过集体协商。“这样做就是担心私下解决、搭便车。”7号楼的30户业主每人交了150元的活动经费。

在这个团队中,核心成员有6人,都有明确的分工:老顾是总策划;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虞主要负责谈判,“主说”;丁阿姨负责谈判时的情绪控制,该强硬的时候要强硬,该闹就闹;老王负责现场拍摄;老张和施妈负责文字工作。这些骨干们坚持每个星期至少要“喝一次咖啡”,而且费用自理,“不从经费里出,为了团结,一定不能让其他业主有任何微词”。

每次业主们开会,为了加强业主们情感上的凝聚力,施妈总要念一段一个业主自己写的“与家有约”,“两代安分守己的职员,所有的积蓄都贡献给我的新家,每个月的贷款几乎花完了我全部的工资,我想家是我最甜蜜的负担,公司的班车每天经过莲花路上的桥,我都会情不自禁向我的新屋子看一眼”。“念得大家心都很酸,特别团结。”施妈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孟登科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