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舍命救人,"值不值"该如何看
2009年10月27日 18:46新华报业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24日下午2时许,在湖北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去。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大家决定手拉着手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其中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0月26日《南方日报》)

为救素不相识的两个小男孩,三个同是19岁的大学生毫不犹豫跳入江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请允许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陈及时、何东旭、方招。沉痛悼念三大学生牺牲的同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尚需再来谈一谈:大学生舍命救人,值不值?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

三个大学生舍命救人,堪称当代“罗盛教”,其精神注定感动每个中国人。生命诚可贵,没有什么比生命价值更高,这是一切的根基。从这方面讲,三名大学生和落水的两名小男孩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而救了他人却牺牲,这样的“生命交换”便不得不思考“值不值”的问题。

有人说,从数量和身份来看,三个换两个,非常不“值”,而且又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我认为,讨论舍命救人值不值的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都是属于“马后炮”似的说辞。在当时紧急的现场,三大学生是不可能考虑到“结果会怎样”、“这值不值”的问题,出于本能,出于传统道德的熏陶,他们才冲了下去救人。这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精神才让我们更加感动。这样的“生命交换”是意外,而非深思熟虑和任何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尤其,新闻报道了一个细节:“当时大家都忙着救落水的大学生,后来才发现获救的2名小男孩已离开现场”,这也成为该话题引爆论坛的一个导火索,加速民众质疑“值不值”的推动力。在本能的朴素价值观下,救人行动是不能用救人者的身份特征,也不能用被救者的表现来评判该行为的价值的。救人就是高尚的,这10余名大学生都值得尊敬。

那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可以说,这10余名大学生大部分不会游泳,所以他们才达成了结梯,手拉手进行集体救援。而对于个体而言,他们当中的会游泳的和不会游泳的显然面对着不同风险,不会游泳者是有权利“在保护自己安全的条件下救人”的,这基于人的生命权,此时,选择个人生命无可厚非。不会游泳,该救人,但应当讲究最合适的方法,先保证个人“会游泳”、保证不是“白牺牲”的基础上。“结梯”救援可取,但如果不会游泳就盲目游进去救援不可取,属于增加了潜在风险。总之,“冒死”成了大家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冒死”不应该成为救人目的。

风华正茂大学生因救人牺牲的事迹,令人心痛。但心痛之余,带给人们的思考将会继续,这不仅仅是“值不值”和“该不该”问题。姜春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