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贝寻家”
2009年12月08日 10:45法律与生活 】 【打印共有评论0

法律与生活2009023期封面

为“宝贝寻家”

这60个孩子被解救难回家更难

公安部网站《宝贝寻家》栏目公布了60名被拐儿童的信息一个多月后,这批已解救但身份不明的孩子,只有3人通过DNA鉴定找到了家人。

央视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实地采访,用镜头记录下了3个宝贝与亲人相认的感人瞬间。

但镜头之外,更多细节发人深省。16号宝贝是央视记者孙烨辉2004年参与一次打拐报道中被警方解救出来的孩子,5年过去了,罪恶的拐卖让这个孩子伤得多深?刘尊富的镜头对准了几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寻亲者,他们在无望地“寻家”,更在寻找一个赖以生存的身份;华国抗和父亲王帮银相见时的漠然,被送往杂技团的4个孩子对亲生父母的怨懑,让程琴看到了人贩子“洗脑”的罪恶。

幸运的是,从公安部的打拐力度到民间寻亲联盟,这股爱的力量之光正在将宝贝回家的路照亮。

梦想照进现实

本刊记者/吕娟

央视记者孙烨辉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宝贝寻家”行动中,16号宝贝找到亲生父母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拐卖给孩子、家庭、社会造成的伤痛的烙印,更看到0.001%的几率所创造出来的99.999%的奇迹,他说,只要坚持,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想过一个生日

照片里孩子的眼神和5年前那些被警方深夜解救出来的孩子重合,“无辜,惊恐,像是在问周围的每一个大人,为什么我会遭遇这些,为什么受伤害的是我。”

孙烨辉问他有什么心愿,小男孩沉默良久后,说:“我想过一个自己的生日。”

原来,这些小小的孩子心里什么都明白。原来,伤害一直都在。

孙烨辉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的记者。在公安部开展“宝贝寻家”打拐专项行动之前,他曾多次报道并亲历过全国各地警方的打击拐卖儿童的案件,其中最重大的一起案件,便是2004年的广东东莞“六·一”专案,这次案件中,仅从一个绰号叫“湖南婆”的人贩子手中,就解救出来11个孩子。

孙烨辉说自己是一个善感的人,在亲历过“六·一”案件的侦破后,他曾下决心,不再碰触拐卖儿童的题材,因为自己的心里落下了病根。至今,自己的耳畔仍时常响起丢失孩子的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眼前还会浮现在云贵山区偏远的乡间,心碎的父母脖子上挂着孩子的照片,敲着破旧的铁盆沿街寻找的身影。

2009年10月27日,公安部公布了首批60名已解救但未查清身源的被拐儿童信息,次日,孙烨辉接到台里的紧急通知,赴广东东莞关注那里的4名儿童的寻亲状况。

在浏览60名孩子的照片时,孙烨辉的记忆又被带回了从前,伤口再一次被揭开,照片里孩子的眼神和5年前那些被警方深夜解救出来的孩子重合,“无辜,惊恐,像是在问周围的每一个大人,为什么我会遭遇这些,为什么受伤害的是我。”

随后,孙烨辉的目光定格在16号孩子的照片上,那么熟悉的面孔和眼神,他的心咯噔一下,这不就是“六·一”专案里被警方从“湖南婆”手里解救出来的那个小男孩吗?

当晚,孙烨辉激动地飞赴东莞,直奔东莞市公安局。他了解到,2004年侦破“六·一”专案的那批刑警现在仍在汕头追查打拐案件,而东莞的4个孩子,除了一个在东莞福利院,另外三个都被寄养在当年买他们的养父母家里,其中包括16号孩子。在孙烨辉看来,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买孩子的这些家庭,虽然观念愚昧,但对孩子还都不错,能够保证孩子有学上,享受家庭的温暖。”

当然,这种寄养的前提是与有关部门签一份寄养协议,一旦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必须无条件把孩子归还。

孙烨辉感到悲喜交加,“喜的是这些经历过那么多次伤害的孩子现在还好好的,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悲的是,5年了,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情仍然被割裂着”。

孙烨辉首先找到了东莞福利院的那个孩子。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吕娟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