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三脸谱
2009年08月08日 02:34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可有些孩子的家长能量非常大,家长一句话,别说学校了,就是市里面、省里面领导都要考虑考虑,碰到这种情况,你说我到底选哪一个呢?”这位校长语气凝重。

而另外一些学生家长则担心重点中学的校长会利用这个政策来捞取好处。

“跟校长关系近一点的,家长可以公关,拿到这个推荐名额,现在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久前重庆那个高考状元通过改民族加分的事,就是个例子。”刘楠的母亲李女士表示。

在她看来,女儿因比同学少考一分而没上北大,自己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因为别的同学家长有能量,买通了校长获取推荐名额,自己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能不能招到好学生不一定,可说不准这些重点中学的校长们都迅速致富,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李女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则用“看起来很美”五个字来评价北大的改革,“我觉得这个是高校的一个主观意愿,但是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对社会上的种种质疑声,北大方面表示这次改革并非仅仅是中学校长推荐这么一条,其背后是有一整套的制度作为保障,从而规避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首先,北大会对入选的中学校长进行辨别,并对其所推荐学生的考察,再通过公示这种方式接受社会媒体的监督。

“中学校长推荐,并不是说校长一推荐最后有个结果,推荐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中间还要经过各方面考察和监督。另外,我们也会长期地去考虑这个推荐制度的可行性。”刘明利表示。

此外,招生所有的过程是也要经过北京大学招生纪检部门来全程监督、全程参与的一个过程。

如果有中学校长真正敢于触碰高压线,徇私舞弊,北大方面也将有严厉的惩处措施,包括取消学生的录取资格,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校长的违纪行为,情节更为恶劣的甚至可以直接取消校长今后的推荐资格。

而在谢小庆教授看来,北大此番新的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值得注意的亮点就说“实名制”,其实际功用,就是把校长的所作所为摆在所有人面前,如果校长不公正,学生会举报、家长也会举报。

尽管外界的评价不一,但是北大改革的决心似乎已定。

据刘明利介绍,近期北大在浙江和北京各开过一次中学校长座谈会,北京的这次会上,邀请了全国各地的80多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到北大,征询这些基础教育一线人士对于改革的意见。

“我们准备在这个暑期再做一个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在制度真正推出来之前,我们会有专门的就此问题进行的研讨,设定合理的招生制度和执行程序。”他进一步透露,对于北大的此番改革尝试,“近期教育部也在做总结研讨”。

高考改革的方向

高考改革到了从“修补”到“革新”的新阶段。而学习美国的SAT的考试方式,则成为众多声音中最为响亮的一种中国的高考改革,尽管步履蹒跚,但其实一直都在行进当中。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如何更好通过考试来为国家选拔人才,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

据一位熟知中国考试改革的人士介绍,过往十几年间,教育部在高考改革层面一直是在两种改革路径的选择中所摇摆。

其中一种路径,属于比较大胆、比较激进的思路,即增加能力考试的思路。这种思路主要是受到美国SAT(学习评价测试)和GRE(研究生水平考试)启发。美国的这两种考试,都属于能力测试,其突出特点是考试与教材脱钩。“教育部考试中心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这种考试方式。”谢小庆教授回忆道。

据他介绍,早在“七五”、“八五”期间,推行“能力考试”就是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组织了两个课题组,不仅对美国的SAT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且编制了几个不同的学习能力考试试卷,并对高中生、大学生进行了试测。

“后来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这一改革没能够推行下去。”谢小庆表示。

而与上述改革思路相对的,就是在现有考试中加强能力考察的思路,此前在各地推行的高考“3+X”改革方案即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在这种“3+X”模式中并不包括能力考试,都是学科知识考试。这种思路的突出特点是考试与教材挂钩。

决策层的此种选择,或可理解,毕竟后一种改革思路属于“修修补补式”的改革,虽保守,但不失稳健,对于高考这样涉及到上千万家庭切身利益的事件,保持一个改革的平稳过渡是决策层最好的也是惟一的选择。

目前,无论从参与国家制定《规划纲要》的专家,还是民间的各种声音,都比较倾向于高考改革到了从“修补”到“革新”的新阶段。而学习美国的SAT的考试方式,则成为众多声音中最为响亮的一种。

SAT被称作是“美国的高考”,由私营非盈利教育考试评估机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所提供,目前SAT考试成绩成为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的最基本的入学条件之一。

谢小庆曾在1999年赴ETS做了一年的博士后,他的评价是“科学性最好,非常精致”的考试模式。

在谢小庆看来,中国的高考可以向SAT方向发展,因为两者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第三方考试。“我们这个高考其实跟SAT有相似之初,既不是属于高中考试,也不是属于大学考试。不过我们跟美国的最大区别是,我们是官方办的一家,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而美国的是由私营非盈利机构承办的,且并非仅仅SAT一家考试。”

据谢介绍,其实现在SAT在美国国内已经面临这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该项考试与SAT都被称作是“美国高考”,既是美国大学的入学条件之一,又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标准。

从时间上来看,无疑SAT是老大哥,这项考试始自1926年,而ACT是1958年开考的。截至上个世纪70年代,SAT的影响力还远远超越ACT。有数据显示,基本上每年有150万人参加SAT,40万人参加ACT。

但是,随着ACT考试的不断完善,目前参加两家考试的考生人数已经基本持平,每年能够达到100多万人次。同样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大部分是要SAT成绩的,中部的一些地方要ACT,现在大部分学校这两个成绩都认可。ACT的影响力日益强大。

因此,有专家表示,如果国内欲学习美国的SAT的考试方式,必须要营造一个具有竞争氛围的空间,以利于考核工具的不断提升。

而对于高考改革,更有专家站在高校改革的层面来审视。

“高校这两年谈的比较多的,是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问题。从2003年开始实行自主招生,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学生选择权还是没有。”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表示。

而谢小庆教授也曾在一篇名为《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可能性已经出现》的文章末尾,这样表述,“大学校长争得自主招生之日,就是应试教育寿终正寝之时。”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马晖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