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三脸谱
2009年08月08日 02:34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同时,在这份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另外一个亮点是要举行“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

据方案制定者介绍,“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的内容以考察学生基本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为主,类似于美国的SAT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评价,作为考生申请高校自主招生的门槛条件。学业水平测试可每年举行3次,有效期为两年。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为核心,建立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轨道、多样化的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直接操刀此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

而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在高考改革这一问题上,平静的海平面正暗涛汹涌。

据本报记者获悉,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的《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对于高考改革就有所涉及。

在为《规划纲要》起草所成立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而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则是这一专题小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目前,对于高考改革我们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

本报记者从接近起草小组的人士获悉,调研报告中所提到的三种高考方案“各有侧重”:

方案1: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只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方案2: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按学科群考5门:语文、数学、外语、实验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人文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不分文理。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可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加权平均分数录取,不同专业加权系数不同。

方案3: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考试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不分高低层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是成功者。

其实,熟悉地方教育发展情况的观察者很容易发现,上述方案中的一些改革举措早已在地方上有所试点,比如方案3中涉及到的高职与大学分开录取的举措,上海市早在前年就已经开始试点。

据上海市教委负责人介绍,现在已有16所高职院校不需要通过高考就可以提前录取考生。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成绩不太好,很难考上本科大学,再加上对于未来就业的考虑,选择让孩子不参加竞争异常激烈的高考,而是直接提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就解放了一批学生。

对照民间版与官方版的高考改革方案,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分层次录取,高校自主招生等等。

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看来,这些改革举措其实都瞄准了同一个目标,就是“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而一直关注高考改革的杨东平亦乐观认为, “我相信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的方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提出,那肯定会比现在有很大的改变”。

北大酝酿2010自主招生政策

北大拟在部分地区启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受到校长推荐的学生,北大降30分录取。作为中国最著名高等学府的北京大学,想在一片高考荆棘丛中走出一条新路。

不久前,北大宣布,该校正在酝酿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对本报介绍说,北大拟圈定全国范围内的若干所重点中学,这些学校的校长可以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这些受到校长推荐的学生,在参加高考时北大可以给予适当的降分来录取。

“我们最高的分数就是降30分,在30分之内的学生,我相信社会可以接受这样的学生,30分之内的学生应该说优秀程度相差无几。”刘明利表示。

之所以会推出这样的改革举措,北大方面的观点是:

高考本身是一次考试,很多学生有失误的可能,同样的逻辑,现行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时,也可能存在同样的现象。

“比如说自主招生时的笔试并不能说完全代表所有考试者的真正水平,所以我们在录取同学时,如果是经过校长的认真推荐,我们看到证明学生优秀的地方,我们可以适当探讨这种推荐的方式和模式。”刘明利称。

这项改革,对于刘楠和她的同学而言,意味着增添了另一条通往心仪大学的通道。

一直研究考试制度的谢小庆教授,对于北大迈出的这一步“击节叫好”。

“我是非常支持的,认为它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这几年我一直强调,在招考中要给高中老师发言权,高中校长也属于老师嘛。”谢小庆表示。

在他看来,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中所存在的一大不合理之处,就是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具有发言权的高中教师、校长没有任何发言权。

作为一个心理测量学者,谢小庆认为,仅就能力评价而言,再好的考试也不如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更准确,更不用说非智力方面的评价。

与谢的乐观不同的是,社会舆论对此却多持质疑,反对北大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声音有的来自学生家长,有的直接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校长、老师。

“这样一来,不就把我们摆在压力最大的位置上了吗?”江苏省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对记者表示。

在这位校长看来,很多时候,排名前列的几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差不太多,而且往往还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次考试甲发挥好排名靠前,下次可能乙碰到自己擅长的题目,拿的分数高一些又跑到甲的前面,往往比较难以甄别。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马晖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