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八年之痛
2009年04月02日 15:11南方农村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农村并校后,上学路途远,只好请车载孩子去,负担剧增(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农民代表杨月娥说,“学校撤并,孩子们不得不去镇上上学,一些孩子离家就是二三十里,车费、住宿费、伙食费,一年保守都要1000元,实际上农民的负担反而加重了。”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8年的改革,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再度走进公众视野。

无论是扩大学校规模,还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广东在努力达到布局调整初衷的过程中,上学难、废校利用难、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副产品”也在不断出现。

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这些镜头,不容我们再回避部分地方“撤点并校”带来的后果。

本报记者多方调查,透视在焦灼、阵痛中前行的撤点并校,探寻改革如何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优化,让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

话不多句,温晶晶便背靠着墙壁,低头哭泣。走进她身后这间低矮的土坯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酸腐的气息,昏暗的灯光下,蚊虫在隐约飞窜。这个13岁的小学四年级女生,经过5年的起居进出,对这逼仄的空间早已习惯。

独自洗衣服,独自买菜,独自做饭,数年如一日,自我照顾已成为温晶晶的生活常态。倘若权丰小学没有并入横乾小学,她可以从寮下村的家中步行10分钟到达学校,而如今6公里的山路将步行时间拉长到3个小时,她不得不借住在横乾小学附近,独自求学。

红色的痘斑散布在温晶晶脸上,这是前几天得了水痘的症状,她没钱、也不懂得怎样去医治。夜幕逐渐拉下,泪水在温晶晶脸上已经模糊不清,空气中隐隐约约传来邻居的耳语:“水痘会传染的,要小心她……”

上学路遥

孤儿离乡求学

2001年,广东省开始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点并校”在大量补贴资金的推动下,席卷农村。大埔县百侯镇横乾村委会的权丰小学首当其冲,当年便被并入5公里外的横乾小学。

从温晶晶家所在的寮下村到横乾小学,是一条6公里的山路,崎岖不平,荆棘遍布。每个周五晚上,晶晶都要步行从学校回家,一趟要三个小时,晚上六七点独自走在山路上,“开始时很怕黑,后来就习惯了。最怕是下雨天,走黄泥路真的很危险”。

她是个孤儿,早就过世的父亲在她的印象里已经模糊不清,母亲改嫁后,也没来看望过她。

温晶晶还有两个哥哥,此前,三兄妹相依为命,在横乾小学附近寄宿,两个哥哥都会照顾她。然而,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大哥温鹏超被迫于2007年辍学,远赴海南打工;2008年,温晶晶的二哥温裕军升学,到百侯镇上读初一。

温晶晶只能独自料理生活。3月4日下午,当记者见到她时,这个瘦小的女孩正在村里的水渠边洗衣服。落日的斜晖照着田边缓缓流淌的河水,温晶晶光脚穿着凉拖鞋,一双小脚冻得通红,藏在身后的手掌紫一块红一块,脸上写满超出她年龄的无奈和忧郁。

“这孩子,就是生活压力太大了。”横乾小学校长罗建华轻声叹气,“学习也有点跟不上。”

考验还在后头,根据大埔县的相关政策,横乾小学还可能要继续与其他学校合并。对此,横乾小学校长罗建华一脸愁容,眼里充满了对这所漂亮学校的不舍。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