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驰援 13.7万解放军抗震救灾部署全揭秘
2008年06月04日 17:26中国新闻周刊 】 【打印

15时20分,司令员李世明发出了成都军区第二道通令:部队继续做好向重灾区进军的准备。所有部队,尽一切所有,全力以赴。但在这一刻,救援的目标并不明确——截至15点34分,地震局还只发布了震中汶川的消息,未提及其他重灾区。6分钟后,都江堰受灾的消息才被确认。

“尽管军队的指挥协调行动非常迅速,可在震后一两个小时内没能全面摸清灾情。作为总部的参谋人员,我觉得内疚。”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田义祥说。

在都江堰确认受灾的同时,李世明司令员第三道军区通令:通知部队立即做好准备,随时进入重灾区。“我们考虑到灾害已经很大了,决定动用机动部队。”曾冉说。

距离都江堰约100公里的汶川,是军队的第一目标。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作成少将率领的工作组,赶赴都江堰— —这座城市距离汶川约100公里。

16点28分,应四川省地震局要求,成都军区向灾区派出的第一架直升机起飞,目的是侦查灾情。此前的15时1 7分,总参的田义祥已要求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不要坐等情况,紧急赶往都江堰了解灾情。

50公里的路途,向怀树用了3.5个小时。一路上余震频发,塌方、泥石流接二连三,在颠簸的越野车中,向怀树用手机不断向田义祥发送各种信息,但此时的田义祥已经顾不上回复,正按照总参作战部首长的指示,调配兵力、调动飞机、协调指挥、统计数据。

“我们要求打破层级,哪怕是县武装部有情况,也可以直接上报总部。”田义祥说。这些零碎但重要的信息,通过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直报到了军队最高层。

三级指挥机构

其他军区的兵力没有到达成都军区的防区前,组织调动由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负责;当到达灾区之后,则接受联合指挥部的调遣

5月13日上午,“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宣布成立,在军委领导下负责统一协调全国范围的军队——包括武警部队的救灾行动,并接受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直接指挥。

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被任命为组长,四总部各一名副职领导为副组长。

这个指挥组的办公室则由四总部、机关14个部门,外加国防部外事局、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的50多人组成。总参作战部部长戚建国,副部长马健、徐经年和葛矩昌4位少将在这里负责。在5月19日国新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健的回答逻辑严密,受到了在场记者的好评。

办公室下设综合、地面行动、空中行动、材料、情况与指挥保障5个小组。这些小组分担的职能即如其名。

事实上,地震后不到60分钟,田义祥已按作战部首长指示电告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做好调部队入川的准备——指挥组办公室成立后,孟国平、田义祥、姜国宁、张洪德、钱泽宏、邢俊超、马健、朱晓松、叶剑良等大校军官分别担任了上述5 个小组的组长、副组长。

在救援最关键的前3天里,办公室所有人每两分钟内都会接起一次电话,每天收发电文在200份以上。为此,很多人把家人的来电设为了“拒接”。

救灾的第二级指挥机构是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此次七大军区以及海军、空军、二炮等兵种出动,多个大军区司令员聚集成都军区,如何协作至关重要。60岁的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担任了联合指挥部总指挥。

“其他军区的兵力没有到达成都军区的防区前,组织调动由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负责。”田义祥解释说,“当到达灾区之后,则接受联合指挥部的调遣。”

灾后5个小时内,成都军区已经投入8000多名官兵以及上万名预备役战士。同时,成都军区还从他处抽调了1. 4万多名官兵投入抗震救灾。到了12日傍晚,都江堰、崇州、彭州、什邡、江油这一带的救济部队多了起来。

此间,湖北集结了万余人,包括空降兵;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有“铁军”美誉的某机械化步兵师万余人在山东集结;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四川武警总队在四川、重庆地区集结;北京,解放军总医院6个专家组的专家换上了迷彩服。

按照量情用兵、就近用兵的原则,成都军区联合指挥部最初计划动用4万余兵力,划出4个任务区。

第一任务区为汶川、理县、茂县片区,投入济南军区的8000人;第二任务区为都江堰、彭州片区,投入济南军区某红军师1万人;第三任务区为什邡、德阳片区,投入空降兵6000人;第四任务区包括北川、绵竹、安县片区,投入成都军区某部1万人。这些片区构成了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的第三级——责任区指挥机构。

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军人们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尤其是5月13日凌晨,成都军区作战部参谋沈文贵收到了第一条来自北川的信息:到处都是遇难者遗体,路面损毁严重,房屋全部坍塌。

复杂的地形也给救援带来巨大困难——重灾区约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北京市的面积;平均海拔约4000米,北川、汶川、茂县等县城被高山环绕,直升机需要在最窄为65米的峡谷中飞行,水路岷江也蜿蜒曲折。

在这样的情况下,军方只能出动更多兵力。一个较大规模的部署是,5月14日又增派了3.26万名兵力,还包括陆军航空兵和空军的61架直升机。

5月27日,当军方负责的大规模搜救基本结束后,总参作战部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这样的资料:全军出动救援部队约13.7万人,武警部队近2.3万人。其间,第五个责任区被开辟——平武、青川地区,此处共投入兵力约2.8 6万人。

“党指挥枪”的作战方针在救灾中再次体现。总参提供的资料称:“军队救灾工作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部队各级指战员相应参加地方抗震救灾联合指挥机构。”田义祥解释说,“地方政府提要求,明确任务,军队具体组织实施”。

投入灾区的兵种和卫星

空军曾下达命令:“必须跳,悬崖峭壁也得跳!”

军方在这次抗灾中的最主要职能是救人。

总参谋部的报告称:到5月29日,以军方为主的抢险救灾者解救、转移近76.5万人,另有6541人从废墟中被挖了出来。

成都军区提出了“5个最快”:最快的速度、最快的营救、最快的医治、最快的转运、最快的护理。“把你弄出来,把你救出来,贴上药,就算完成了前3个‘最快’,之后赶快转运,赶快护理”。曾冉解释说。

依据“黄金72小时”的搜救定律,震后前3天是战士们压力最大的时刻。他们先后进入都江堰、绵阳、青川、北川等地,但震中汶川,一度成为孤岛。

“不管将军还是士兵,谁先到(汶川)就给谁立功!”5月12日,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用红笔敲着军用地图上的汶川说。

各种各样的兵种都在向这个被封闭的孤岛进发。事实上,在地震当日的16点49分,成都军区就已出动了第一架直升机勘测灾情,之后连续6次尝试开进汶川。但因持续暴雨,能见度极低,均告失败。

5月13日23时15分,20个小时之内徒步急行军90公里之后,武警某师成为第一支进入汶川的部队。幸运的是,汶川的大部分建筑是按照八级抗震设计的,人员死伤不如北川严重。

他们立即用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汶川的灾情——通讯中断是此次救灾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位军方人士透露,连、营一级建制的指挥员最初都难以联系。虽然温家宝下令:必须在13日24时开通这条生命线,但都江堰与汶川的道路当时仍未打通。

在汶川县城与外界失去联系的44小时里,美国总统布什曾表示,愿意提供卫星照片支援中国政府了解灾情。

随着中国军用卫星“北斗一星”的开通,5月14日11时41分,汶川与外界联系恢复,基层“鸡毛信”传递信息的方式终于结束。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中旭 周华蕾 陶社兰 吴晨光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