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被解救上百名童工称被父母卖了 不愿回家
2008年04月29日 07:50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

 

链接:本报曾曝光过东莞的凉山童工事件

去年5月21日,本报《东莞新闻》曾以《劳动局来查,我们就放假》为题曝光了东莞市东城区一饰品厂使用80余名凉山童工的消息。

为了躲避劳动部门的检查,厂方往往要求这些童工对外称“已满18岁”;而碰到劳动部门检查时,厂方更是马上给这些孩子“放假”,让他们出去看投影。

在跟记者熟悉之后,这些孩子告诉记者,他们是四川凉山人,“总共来了有好几百人,这个厂里有200多人,还有300多在另一家工厂”。

记者从工厂对面的石井社区卫生站了解到,由于在工厂长时间工作、住宿环境较差,这些童工经常因感冒、发烧来卫生站治疗。

在病人登记表上,记者看到来此看病的童工年龄在15岁到17岁之间。记者采访时,一名15岁的少女正好因为发烧到卫生站打点滴。

而本报曝光的当天,在劳动部门赶来检查之前,同样是几个工头用小面包车将这些孩子转走。

昨天,记者回访这家工厂时发现,还有大批凉山工人在此;卫生站里还时常能看到这些凉山工人来治疗的身影。

评论:“童工现象”的三大痛点

他们来自四川凉山,大多未满16周岁,在陌生的土地上,他们常被打骂,几天才能吃一顿饱饭,一些小女孩甚至惨遭强奸。他们日复一日地从事繁重的工作,一些孩子想要逃跑,但前路已被封死,工头们用死亡进行威胁,告诫他们逃跑就要付出代价(4月2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近年来,有关童工的悲惨新闻屡现报端。每一次,都触动人们深深的痛。童工问题,是典型的“欺小”式丑陋,是附着在社会肌体的一颗尴尬毒瘤,痛点显而易见。

痛点一,使用童工,是国家法规明确禁止的行为,但是企业对此不当回事,执法部门竟束手无策。法网“疏而有漏”,使用童工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在输入地那些近乎公开的“童工市场”,在输出地四川凉山,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工头拐骗童工的现象,可就是从来没有公权部门出面干涉过。

痛点二,“工头”的违法行为被边缘化。很多孩子是通过一些“人贩子”式的中间人,才落入火坑。“人贩子”在孩子及其家长面前,以“办好事”的形象出现;在用人的企业面前,他们有些又是服务于企业的“中介”。这是童工形成链中,最为可恶的一环,却逍遥法外地挣着大量黑心钱。

痛点三,打工孩子的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责任。放未成年的孩子出去打工,其实是认同了别人对自己孩子的侵害。尽管由于生活贫困等原因使之情有可原,但适当的批评、教育、引导也是必要的。 (马龙生)

相关评论:

我们如此强大,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

拯救珠三角童工 让无良企业破产 让人间地狱关门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汪万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