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奇系列-NO.1》是两把藤椅
《盆景》就是一坨屎
《欲望与膨胀》是一块“猪肉”
《念》是五根牛骨
重庆晚报11月1日报道 每年这个时候,四川美院雕塑系都会举办学生作品展,对同学们这一年的艺术创作进行鼓励与表彰。今年的展览已经在重庆美术馆开幕,三层楼的展厅陈列了上百件作品,是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张翔的《木·奇系列——No.1》、高苏的《欲望与膨胀》、杨洪的《盆景》、王浩的《念》四个作品获得年度奖,奖金5000元,在现场也最抢眼球——因为把它们“翻译”一下,就是两把藤椅、一块猪肉、一盆屎和五根牛骨头。这些熟悉的日常物品,经雕塑的演绎,给观者带来了异于日常的感觉。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7日,免费对外开放。
一块批判现实主义的猪肉
“这块猪肉做得好像,就像是刚从猪身上割下来的!”现场一位中年女士看到高苏的作品后,惊叹道。这块重约10公斤的“猪肉”由有机硅做成,贴上真的猪毛,那充满血色、油腻腻的肉感,几乎能以假乱真。高苏告诉记者,他从大二便开始构思这个作品,去年猪肉十分“敏感”,刺激了他在今年花了半年时间将其完成,“学雕塑的,很多人都在忙于接业务,而忽略了对艺术的追求。我曾经也一样,面对利益诱惑,欲望膨胀,心里发痒。这块猪肉就是要表现那种赤裸裸、毛乎乎、肥得流油的感觉。”
听说重庆美术馆会从本次展览中选择几件作品进行收藏,高苏希望《欲望与膨胀》能入选,但美术馆一位相熟的工作人员当场开玩笑说:“收藏啥子哦,你那个东西拿去熬油还差不多。”
反映人性不同面的屎和骨头
与“猪肉”一样带有批判思路的,是一盆“屎”。白色的大便器里,用玻璃钢制作的棕色“排泄物”高约1米,就快要溢出来。但与“猪肉”不同,这个名叫《盆景》的作品追求的不是逼真,而是荒诞。作者杨洪在“屎”里面制作了许多翻滚的小人,对人性黑暗面的嘲讽不言自明。
与此相对,王浩的装置《念》,想表达的则是对人性美好面的怀念。他将五个牛骨头镂空,刻上不同的花纹,里面装上彩灯,一起放在三面镶镜的玻璃器皿里面,就像一个漂亮的鱼缸,只不过水草被骨头替代。他说他的目的是想营造一种反物欲和浮躁的氛围,“对美好情感的一种怀念”,而之所以选择骨头,他认为骨头自身具有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比如甲骨文,比如“刻骨铭心”。
成本1千块钱的两把藤椅
恶心的“盆景”旁边,是两把悬挂在空中的藤椅,一把有上下两个靠背却没有座面,另一把是圆形的靠背把座面圈起来,都无法进行正常的使用。制作这两把奇怪的椅子,张翔颇费了一番周折,几家藤椅作坊都不愿接这个活,觉得太麻烦,又不能批量生产。找到第四家,他才终于说服了对方,但价格不菲,这两把毫无用处的藤椅花了他将近1千块钱。
张翔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反日常的形态呈现出来,是当代艺术中比较重要的创作方式,能给观者传达一种超验、异样的感觉。”除了藤椅之外,现场还有许多类似的作品,像巨大的蚊子、缩小的病房、生锈的向日葵、成群的苍蝇、生虫的老婆饼等等,它们都源于生活却又异于生活,给观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罗中立:这个作品拿到新校区做地灯
四川美院雕塑系系主任焦兴涛是杨家坪步行街那些生活味颇浓的城市雕塑的作者,就这次展览,他评价说,雕塑系学生的作品展已经举办到第四届,从各方面看都逐渐成熟。“我们的年度奖设奖金5000块,专门奖励给富有创造性、具有实验精神、有个人艺术语言的学生,今年的获奖者都符合这个标准。”
一件趣事是,罗中立看展览时,对一个用生锈铁锅做的灯发生了兴趣。这口倒扣在地上的烂锅,被作者做成了层层叠叠的云状,灯光从最里面透出来,很有意思。罗中立开玩笑说,这个东西可以拿到新校区做地灯。
焦兴涛觉得另一个铁制的“稻草人”更适合拿到新校区去,“放在新校区的农田里,效果一定不错。”
作者:
李藜 罗川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