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诞生流行语“你恐归吗”
2010年02月07日 15:35北京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你恐归吗?”眼见春节气氛日渐浓郁,这句话却成了当下年轻打工者最爱使用的一句问候语。在许多地方,回家过年意味着大派礼物、大送红包,这对年轻人来说已变成沉甸甸的负担,造就了一批春节“恐归族”。

城市开销大 入不敷出

“爸,昨天你问我存了多少钱,我说存了有八千多。你有点不高兴,说工作都大半年了,3200元一个月,怎么也得存一万五啊,我没敢支声。爸,我是真的不敢说,其实我卡里只有不到500元,房租300元过几天也要交了,桌上只有几袋方便面……”这是一位网友写给父亲的忏悔信,该信近日发在网上并迅速成为热帖,引发了“北漂”、“南漂”的强烈共鸣。

小研在电话那一端告诉记者,工作快一年了,她的月工资只有2000元。尽管在北三环的一栋80年代老楼里租着一间客厅做落脚之地,但除去房租剩下的1500多元仍令她捉襟见肘。年关将近,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年终奖金上。昨天,小研彻底失望了,拿着一个封了100元的红包,她有撕掉它的冲动。小研一想起住在贵州山脚下对她寄予厚望的父母,脸上就难见笑颜。

上有老下有小 红包太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话说得轻巧,可是没钱回家的滋味儿,你受得了么?”25岁的魏宇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在一家民营企业领着税后7000元的月薪。这在他的同学中,已算上乘。但他说:“我也恐归。”

昨晚,魏宇推着满满的购物车来到超市收款台,从车中依次掏出两盒宫廷糕点、5袋烤鸭、20袋果脯、10条中南海香烟,还有积木、赛车模型、洋娃娃、益智玩具等。结账时,他手中晃着信用卡对记者说:“幸亏这世上存在着这个好东西。”随后,2000余元的消费记录被输入这张信用卡。

自从前年跳槽后有了较大的收入增长,魏宇决定孝敬给家中老人的钱也必须有明显提升。爷爷奶奶给3000元,爸爸妈妈给3000元,亲友家的小孩每人红包200元。去年春节这么做的,今年也没理由不照办。但是,魏宇发现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每月房租和水电费就要花去近2000元,吃饭至少要1500元,交通费500多元,电话费100多元。半年前我交上了女朋友,后几项费用全都得再乘以二。”就这样,魏宇今年发现自己啥钱也没存下。

网友总结“五大怕”

除了囊中羞涩的尴尬外,网友们还总结了春节不敢回家的其他“五大怕”:一怕饭局“车轮战”,二怕春运压力大,三怕父母逼婚事,四怕往来人情债,五怕节后综合征。

一名网友用悲伤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的“恐归”心情:“在故乡,我们是父老乡亲眼中的英雄,只有散落四方的儿时伙伴聚在一起时才能看出彼此的疲惫。在城市,我们都是卑微的蚁族、永远无法融入进去的漂泊客。”

目前,各大网站都开始了关于“恐归”的调查。在一项名为“你为何不敢回老家过年”的调查中,有43%的人选择因“回家过年开支太大,承受不起”而恐归。受访者中,有八成比例是未婚男女,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九成。

专家认为 不要误解父母

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与子女分离一年,父母在过年时只是希望孩子人到眼前,团团圆圆吃顿饭。有些年轻人恐惧回到家乡无法面对父母的期许,也许是误读了父母的意思。”不过,夏学銮同样承认,当下也会存在用金钱衡量子女是否成功的父母,“但我相信这是少数。”本报记者 黄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敬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