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一位从山东流浪至沧州的75岁老人,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终于和家人取得了联系。但当家人委托朋友领老人到派出所,希望派出所开个证明时,却被一口回绝,甚至得到"从哪儿领来送回哪儿去"的答复。然而,当民警得知来人是沧州市某领导的亲戚后,态度突然缓和,并主动赔礼道歉。
■热心市民帮流浪老人找家
6月30日15时许,山东省陵县土桥镇的董先生接到镇政府的电话,说他75岁的爷爷董永义正在沧州市流浪,当地一个好心人问清老人的地址以后,给土桥镇政府来了一封信,希望尽快联系到家人,把老人接回去。
“家里人知道以后都特别激动,因为爷爷走失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找他,”董先生说。因为董先生单位有事,于是他委托衡水市的好朋友李先生去接老人。
20时许,李先生赶到沧州市,联系到了为老人找家的好心人艾女士。在她的带领下,李先生在沧州市交通大街维明路口的绿化带上,找到了朋友的爷爷。老人正趴在地上吃饭,穿得又脏又破,往前一凑还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得知有人来接老人回家,很多附近的居民都凑了过来。一位30多岁的女士告诉李先生,这位老人已经在绿化带附近流浪半年了,因为有病行动不便,每天只能趴在地上,不少好心人给他送吃的喝的,还有人路过时放下几块钱,“尤其是那位艾大姨,不仅到点儿送饭,还帮忙写信,为他找到了家人。”
■派出所民警冷脸相向
听完众人的讲述后,李先生特别感动,他代表朋友拿钱感谢艾女士,艾女士却说什么都不要。考虑到李先生不是董永义的亲人,为确保老人安全,艾女士提议去附近的建设北街派出所开份证明,请民警做个证,再将老人送走。
到派出所后,却发生一连串让李先生气愤的事。李先生说,他搀着老人刚进派出所的门,一位巡防队员呵斥道:“干嘛的,谁让你进来的?”因为老人走路走累了,李先生便扶着他准备坐下,4名巡防人员却嚷嚷着不让坐。李先生拿着自己的证件给一巡防队员看,希望他给开份证明好把老人接走。对方却“啪”地一下把证件甩在地上,李先生拾起证件和他理论,七八个巡防队员联合起来冲李先生叫嚷。
这时,一位民警走出来询问情况,李先生以为事情可以解决了,但对方语气生硬地说:“内勤不在,章拿不出来,证明开不了。”李先生继续解释,不是非要盖章开证明,只是希望民警检查一下他的证件,帮忙做个证或备个案,让艾女士放心地把老人交给他,但民警就是不答应。
■民警道歉只为“领导亲戚”
当晚22时许,记者赶到建设北街派出所时,一名民警正在门前和李先生等人说着话。这名民警告诉记者,他姓谢,是当晚的执勤民警,由于事发当时不在现场所以没及时干预,现在正为队员态度不好向李先生道歉。
但李先生难掩心中的怒火,他告诉记者,这个民警开始的态度很生硬,艾女士赶到派出所讲述了事情经过,对方的态度仍没缓和,“后来,艾阿姨告诉他们,说我是沧州市某领导的亲戚,他们这才向我道歉。”
昨日上午9时,李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老人已安全到家,正和自己的5个儿女抱头痛哭,相逢场景让他这个外人看着都备感温馨。老人的孙子董先生也在电话里,表达了对艾女士和其他沧州好心人的感谢。
李先生说,这次经历带给他的感触特别深,“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市民好心帮助老人,近在咫尺的民警不但不管,还出口伤人,真是冷暖两重天!”
■记者手记
“有困难,找民警”是老百姓最熟悉不过的一句话,它不仅说明民警在百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百姓对民警的依赖和信任。出于好心的李先生,驱车从衡水赶到沧州,帮朋友来接走失的亲人,同样热心的艾女士因为担心老人安全,提议让派出所民警做个证明。两人都把民警当作了最可以信赖的人,但在派出所发生的一连串遭遇却让当事人寒了心。总说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总把警民比作“鱼儿和水”,通过这件小事却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为人民服务”到底是句空洞的口号,还是民警的天职和责任?这点应该引起大家深思。
作者:
代晴
编辑:
马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