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财政所长为朋友挪用公款 催要未果后自杀(图)
2007年03月09日 16:05投票数: 顶一下  【

从放映员到“财神爷”

初中毕业后,刘红明回到乡广播站,当上了乡村放映员,专门给村民放露天电影。不知是父母的意愿,还是自己有着远大“志向”,在干了一段时间放映员的工作后,刘红明又去了一职业技校,继续“深造”,拿回了一个中专文凭。因为当时大学生还是凤毛菱角,拥有中专文凭的都可以算的上是有文化的。因此,“镀金”返乡的刘红明很快进了县广播局工作。但他觉得在那里没有“前途”,便通过“找关系”调往黄丰桥财政所,成了一名普通干部。“他不懂法,派到那种部门,迟早都会出事的。”一名知情人当时曾如此说到,不料竟一语成谶。

由于人勤快、脑子活,业务能力强,刘红明深得当时领导的赏识。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后,他当上了财政所所长,成为当地的“财神爷”。

“他是个很孝顺的儿子,人非常随和。”谭龙姣介绍说,刘还有一个年事已高的老母亲,已经没有劳动能力,与刘的大哥住在一起。刘红明每年都拿一部分生活费给老母亲,并时常带礼物去看望她。

“义气所长”的得与失

“他做事扎实、能力强,出这样的事情太可惜了。”刘红明的一个朋友对其自杀表示惋惜。

在多年的工作中,工作认真的刘红明,多次被县财政局、乡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记者在刘家采访时,谭龙姣搬出了一堆厚厚的获奖证书,这些亮闪闪的证书见证着刘红明曾经的光辉岁月。

“一当上所长,许多人都盯上了他手中掌管的钱。”当地一名村干部说,自从刘红明上任后,当地一些缺乏资金的小企业主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位“财神爷”。小时候,喜欢听老人讲三国时关羽故事的刘红明,非常钦佩古人的兄弟义气。喜欢广交朋友的刘红明,很快就与当地许多小老板结成了好友。而这些所谓的“老板”朋友,经常隔三岔五以流动资金缺乏为由找他“帮忙”。自觉朋友有难不能袖手旁观的刘红明,都一一答应。但他的工资并不高,因此只好偷偷地挪用公款。

“他每次拿几万或几十万元,都没超过一百万。”这些情况,刘红明都是事后告诉谭龙姣的。她说,刘红明“借出”这些公款,自己并没有从中收取任何利益,也未得到过任何物质补偿,完全是出于朋友之间的关照。由于这些人还款都比较及时,所以刘红明每次都能安全躲过有关部门的检查。

正是因为刘红明的“慷慨”与豪爽,为其在当地赢得了相当高的声誉与人缘。但是,浮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血的代价。在义气与法的抉择中,身为政府公务员的刘红明,一次又一次地舍法取“义”,而这条资金链先天的脆弱性注定了崩盘命运。

2004年,当地一名石灰矿老板找刘红明借钱。由于数额特别巨大,他只得以个人名义向多位朋友借钱,最后将筹得的120多万元借给对方。“他开着跑车,住着洋楼,就是不肯还钱。”原本这笔借款的期限为一年,但一年后,对方却以资金匮乏为由拖着不还。当时,许多朋友就上门要债,刘红明只得陪笑脸,并以人格担保,在一年中还清所有钱款。

来源:法制周报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张帆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