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不仅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还帮别人运输毒品,最终把自己送进了拘留所。 记者曹景荣摄
昨天,团省委等联合开展“远离毒品 感恩生命”教育活动,40名大学生走进戒毒所接受教育。 记者颜士然摄
国家禁毒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昨天说,目前国内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遏制新型毒品蔓延的任务仍很繁重。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快速增多,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较大比例。
近年来,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在吸毒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吸毒人群中传播速度极快,吸食人数急剧增多。在广州,青少年吸食者把冰毒叫作“猪肉”,把摇头丸叫作“摇摇”,他们滥用此类毒品,以致行为不能自制。
本版文:记者陈翔、李栋、王鹤、刘晓星、刘旦 通讯员王勇 (署名除外)
受害青少年讲述骇人感受
“猪肉”“摇摇”同样要命
“进戒毒所前,我身边有一群‘毒友’。他们都笑我,说2000年以后还吸海洛因那真是傻子,吸点‘猪肉’吃点‘摇摇’high完就算了。”24岁的阿勇昨天对记者说。high完就算,是许多服用者对软性毒品最初的认识,然而阿勇告诉记者,软性毒品是戴着低依赖性面罩的魔鬼,等它露出狰狞面孔的时候,你已被拉进毒潭,难以自拔。
阿勇吸食毒品就是从冰毒开始。2004年5月的一天,阿勇和一群朋友在歌厅酒酣耳热之际,有人给他递上一包东西,说用了会很爽,而且不上瘾。第一次吸,除了亢奋之外,阿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说什么生命没take two,千万不要试,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嘛!”阿勇对毒品的心理防线溃散了。说到这里,阿勇痛苦地双手抱头,俯下身子,随即又仰起来,掩面长叹:“我就是被不上瘾的假象骗了,然后便逞能、赌气,试了海洛因。一试就死!”
阿勇告诉记者,每次吸完冰毒后,他就会异常亢奋,不停地找事情做,像小儿多动症似的,拿着一个水壶也要摆弄半天,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大脑就像被钝物狠狠捶击”
26岁的阿标是先吸食了海洛因,再接触软性毒品的。“大家都觉得吃白粉、打针是很蠢的行为,到蒲场吃“摇摇”才够派头。”阿标说,从2005年开始,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跟七八个朋友开车到东莞、南海的迪厅“爽一把”。
“最刺激就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一听到咚咚的重低音,我就意识模糊,脑袋一直往下沉,身子似乎在往上飘,一口痰却慢慢从胸口涌上喉咙。我越飘越高,音乐戛然而止,我便‘呼’地一下往下坠,如同跌落悬崖。就在觉得自己快要摔死的时候,我猛地抬头,睁开眼睛,呸地把痰吐出来。”阿标回忆起来还难免洋溢着陶醉。然而,陶醉后的痛苦是撕裂般的,音乐停下来了,脑子里却不断回响着重低音,一下一下,柔软的大脑就像被钝物狠狠地捶击着。
新型毒品四大种类及危害
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它是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包括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第二类是致幻剂;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现在的主流新型毒品是冰毒、摇头丸、K粉和三唑仑。但新的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如安纳咖、氟硝安定、麦角乙二胺、丁丙诺啡、地西泮及有机溶剂和鼻吸剂等精神类药物。
吸食新型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而且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导致家庭破裂,毒化社会风气;部分吸食者滥用此类毒品后,行为不能自制,出现性滥交、性侵害等行为,滥用毒品成为传播艾滋病的媒介。
小知识
她,15岁,已混用摇头丸和K粉3年
记者杨明 通讯员王珂、李海、吕娜
摇头丸K粉混用达三年之久,流连网吧迪厅荒废学业,多次割腕自杀要挟父母要钱,与男友同居多年身染性病,身边“毒友”成群……当这些与一个只有15岁、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银行高官、母亲是外企精英的小女孩联系起来时,无法不让人唏嘘。
“现在的孩子都不把毒品当回事,认为是个性时髦的事情,他们没有意识到新型毒品的危害。”广州白云自愿戒毒中心院长张希范痛心地对记者说,新型毒品已成危害青少年的“首毒”。“很多‘80后’的孩子深陷漩涡,我们甚至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90后’吸毒者。”
作者:
陈翔、李栋、王鹤、刘晓星、刘旦
编辑:
吕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