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制服斯大林
2007年09月11日 15:29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苏联]

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毛泽东不赞成把斯大林说的一无是处,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力求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他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他认为,斯大林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

毛泽东在批评斯大林的晚年错误时,并非采取全盘否定的偏激态度,比如他就很欣赏斯大林的破除迷信的风格,说,学习马列主义,没有势如破竹的风格,那多危险。斯大林后期有这点风格,也可称势如破竹,只是破得不好,有些破烂了。他写的列宁主义基础、语言学、经济学,有很多正确部分,但也有错误,有些问题值得研究。

1958年,全国刮“共产风”,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被否定。这时,毛泽东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写了《关于读书的建议》,提议全党读两本书,其中的一本便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61年6月,他再次建议读一读斯大林的这本书。他说:这本书只有极少数个别问题有毛病,我最近又看了三遍。他讲客观规律,把社会科学的这种客观真理,同自然科学的客观真理并提,你违反了它,就一定要受惩罚。我们是受了惩罚,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

斯大林问题的出现,其中最带根本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毛泽东思考后得出结论,斯大林生前没有真正地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接班人没有确立,身后便根基不稳,后院起火。1961年5月,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斯大林生前没有公开宣布他的继承人是马林科夫,也没有写遗嘱。马林科夫是个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呜乎哀哉,秀才顶不住,于是乎只好来个‘三驾马车’。其实,不是‘三驾马车’,是‘三马驾车’。三匹马驾一辆车,又没有拉缰绳,不乱才怪。赫鲁晓夫利用机会,阴谋篡权,此人的问题不在于用皮鞋敲桌子,他是两面派:斯大林活着时候,他歌功颂德;死了,不能讲话了,他做秘密报告,把斯大林说得一塌糊涂,帮助帝国主义掀起十二级台风,全世界共产党摇摇欲坠。”

毛泽东认为斯大林除却在选定接班人的问题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外,理论上也有明显的缺陷。他说:

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才吞吞吐吐地谈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说如果政策不对,调节得不好,是要出问题的。但是,他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矛盾。摘自《党史博采》

相关链接:

毛泽东中南海生活写真

毛泽东和他十个儿女

毛泽东女儿李讷重访西柏坡

毛泽东与江青望山景

毛泽东为林彪堂兄抬棺

毛泽东的10大世界级“粉丝”

毛泽东与贺子珍婚变内情档案破译(图)

毛新宇:爷爷毛泽东是我的红太阳

毛新宇说:“最大幸福就是理解了爷爷”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