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美中适航令措辞轻重有别说明了什么
2010年03月19日 08:29新闻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晨报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3月15日,中国民航局向国内各家航空公司发出指令,要求对波音737客机6个型别、共400多架飞机进行升降舵调整片控制机构的检查,并明确指示,各航空公司对指令必须强制执行,如不按规定完成检查,则相关飞机将不能飞行。

这一指令实际上等于是一纸“停飞令”,起因则是3月2日瑞安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的一起有惊无险的事故。美国联邦航空局3月12日发布“紧急适航指令”,该指令“建议”各航空公司检查该隐患部位,并对问题部件进行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同是适航指令,美国联邦航空局使用的是“建议”,其发言人也明确表示,这“不是停飞令”,也没有约束性,只是一种提醒。而中国民航局则使用了“强制”、“必须”、“不完成不得飞行”等强硬措辞。

中国民航局在波音737事故隐患出现、美国采取行动后不久,即采取了这一比美国联邦航空局更严厉的措施,目的自然是确保国内旅客安全,减少事故隐患,是值得肯定的。

但必须看到,两国民航主管部门软硬不同的适航指令背后,是两国航空企业对事故隐患态度的不同。

3月2日事故发生后,美国多家航空企业自行停飞了波音737客机,并对升降舵相关部件进行检查、排故,其反应速度,甚至远在联邦航空局发布指令之前,适航指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拾遗补缺”,一种法定程序上的例行公事。

与此相反,当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指令发出、波音737升降舵隐患被传得沸沸扬扬,许多旅客人心惶惶之际,国内某些航空公司却出面“辟谣”,声称波音737“安全可信”,公司没有停飞计划。而即使波音公司自己,也只敢说“承诺对客机安全负责”,且早在10日,就已经建议进行相关检查了。

其实波音737是个经常因这样那样的问题被停飞的机型,主要是这种短途客机十分普及,飞得多问题当然也多,美国航空企业在历史上就曾多次主动停飞检修,如去年7月31日,美国航空公司就停飞过所有波音737,以检查一处奇怪的机身刮痕,看看是否可能导致事故。值得一提的是,该隐患并非事故后发现,而是例行检修时,在维修日志中发现,停飞检查的同时,美航还主动通知了联邦航空局。

航空公司在客机事故预防中地位微妙,一方面,作为承运人,它有责任确保航空安全;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它需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停飞检修,必然导致损失,于利润不利;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人命关天,孰轻孰重,不是一目了然么?

正因为美国航空企业在飞机隐患预防方面走到了主管部门和飞机生产商的前面,美国的适航指令就可以相对“指导性”和灵活一些;而中国某些航空企业的低标准、宽要求,迫使中国民航局不得不下“死命令”。

希望相关航空公司对于人命关天的大事,多做大考虑,少打小算盘。

(作者为旅居加拿大学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陶短房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