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欧文: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才是环保典范
2009年10月10日 07:31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大卫欧文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就像一场生态的噩梦,钢筋水泥和垃圾的废弃场所,汽车尾气和堵塞的交通。但是,和人类其他的聚居地相比,城市是维护环境的典范。根据最近的统计结果,美国最环保的城市是纽约,它也是美国唯一符合环保标准的城市。

平均每个纽约人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7.1吨,这个数字比瑞典人的5.6吨要高,但是和美国人均的24.5吨比较起来,要少得多。曼哈顿社区作为纽约五大行政社区之一,人口最为密集,但人均排放量却最少。

纽约之所以环保的原因在于它的紧凑。曼哈顿的密度高达每平方英里67000人。是美国平均人口密度的800多倍,和洛杉矶比较起来,也大约是它的30倍。这些狭小的空间迫使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变小,客观地减少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使得绝大多数人不得不生活在节能的公寓结构的空间中。最为重要的是,纽约的高人口密度和发达的公共交通枢纽使得绝大多数的居民不用购买汽车。这在美国其他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事。

在2008年的一次环境大会上,我和坐在我身边的一位投行人士交流,他对我所谓纽约明显比其他城市更加环保的观点表示怀疑。“主要还是他们不得不挤在一起。”他说。

确实如此,他将纽约的节能方式蔑称为“非刻意的”,但动机不如结果来的重要。实际上,无意识的节能是最值得提倡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政府立法或是个人对节能的承诺。

当我和一位能源专家交流时,我问他为什么欧洲比美国人均消耗的能源明显要少。他说:“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这并不是说有什么某种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原因是欧洲的人口更加密集,对汽车的依赖更少一些。”这么说来,欧洲城市和曼哈顿一样,节能的原因是天性使然。

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地城市化。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人口正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已经有了数十年的时间。这种现象一直受到美国环保人士的谴责,他们认为人口应该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回归“土地”。

但是,城市化,不仅对那些移民进城的人是一件好事情,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度都有好处。城市家庭生活的更加紧凑,对脆弱的环保系统损害也小一些。消耗的汽油量也较少,社会关系也会增多,更为重要的是,人口的出生率会下降。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大家庭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到2042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如果我们要维持如此多的人口,大多数人必须生活在城市中。

不幸的是,世界上许多地方人口的流动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一些地方,对汽车的依赖日益加强。中国汽车的保有量猛增。印度在十年中也修建了最大的公路项目,所谓的“黄金四边形公路”网络,连接了四个最大的城市,此外还有密集的支线公路网络。

所有这些新修建的高速公路,再加上印度新推出的“人民汽车”:价格只有2500美元的TataNano,预示着一个关乎环境、经济和文化的灾难性结果的出现。如果美国长期的能源排放灾难历史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话,那就是对于汽车依赖的社会形成起来容易,消灭起来难。从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生活方式转移到汽车社会相对容易,因为这只需要财富就可以达到。随着人们对于自身独立性和社会地位的需要,想要转变这个趋势的机会非常渺茫。

而从开车转到骑车走路的生活方式则非常困难,因为汽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汽车生产使用和节能都没有关联。随之产生的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耗资甚大,一个生活在“轮子”上的社会正在形成。

或早或晚,世界上的石油总有用完的一天。当今社会应该将积累的财富用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以避免灾难性的结果出现。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事情还没有到最坏之前作出改变。

(大卫欧文,英国政治学家,利物浦大学校长,近期出版的新书名为《绿色大都市:为什么住得狭小、生活得更紧凑、更少地开车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世 界 报 业 辛 迪 加 (ProjectSyndicate)供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大卫欧文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