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红:金融危机遏阻新一轮全球化
2009年07月07日 13:49《环球》杂志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回顾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历史,每一次危机总是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宣告一个时代的开始。目前,随着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全球化的第二幕似已徐徐拉开。然而,面对全球经济陷入“同时衰退”,一些西方大国率先启动国家力量,直接干预市场,甚至不惜以经济保护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给全球化潮流制造阻力,“反全球化”迹象暗流涌动。

年初,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巴西外长阿莫林将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形象地描述为“最易蔓延的经济传染病”。这使人想起1929年大危机时期,各主要国家因执行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贸易战、货币战,并最终导致世界大战。这个历史教训让各国开始注意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性。

然而,以美国为震源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范围内又刮起了一股“灰色贸易保护主义”旋风,并形成了一种反全球化的政策思潮。自2008年秋天开始,印度、俄罗斯、欧盟、美国等国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保护政策。

2009年1月26日,WTO发表了“关于金融经济危机与贸易等动向的干事长致政策研究机构的报告”,介绍了各国自去年秋季以后提出的相关贸易措施的现状。报告虽未对相关贸易措施作出明确评价,但至少点明了其包括“保护主义含义”。

WTO报告列举的这些措施,除了上调关税外,还包括强制性的规格认定制度,进出口卫生、检疫严格化措施,进口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出口补助金措施,出口关税下调等鼓励出口措施,反倾销关税等贸易救济措施,对国内产业进行公共支援措施等。例如:

印度上调钢铁制品进口关税税率;

印度尼西亚对进口的500余种电器产品实行进口港和空港限制;

越南提高了新闻用纸的进口关税;

厄瓜多尔对940个品目提高5%~20%的关税税率;

俄罗斯上调了汽车、卡车、钢铁制品等进口关税税率;

乌克兰对所有进口商品追加13%的关税;

欧盟重新对乳制品、农产品出口实施补贴制度;

美国对大型汽车企业通用、克莱斯勒等提供总额达174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融资措施,并在危机对策中增加“买美国货”条款;

法国公开对本国汽车产业提供资金支援;

意大利对本国汽车产业提供20亿欧元的支援政策;

日本以振兴环保产业为名,出动财政资金,对依据日本标准的“环保绿标”电器、汽车实施“积分兑现制度”;

……

WTO虽多次呼吁阻止贸易保护主义旋风,但至今没有取得明显效果。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发表年度报告《2009年世界经济展望》,该报告预测,因世界经济同时衰退,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减少2.1%,这是1982年后所罕见的。而保护主义在世界蔓延,必将加剧贸易量的缩小程度。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直接冲击,莫过于股票、住宅等资产的账面价值缩水,由此,“逆向资产效果”导致全球消费市场急剧萎缩,工矿生产停滞,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剧增,世界经济陷入螺旋型紧缩困境。国际权威机构不得不连续下调经济预测,世界经济面临二战后罕见的整体负增长局面。美国责任重大。

有评论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所遭受的最大打击并不是经济,而是美国在全球道义上的地位。

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弊端。面对危机,各国相继将危机的责任指向“金融自由化”、“商品衍生化”及“资产证券化”。而金融市场的无序化、对冲基金的道德缺失化,乃至市场评级机构的失信化,更成为众矢之的。

一时间,市场失灵、凯恩斯回归、政府主导、“左派经济思想”等提法重新登上经济舞台,甚至,在发达国家,昔日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也突然“转向”,公开“忏悔”其过去曾经主张“市场主义”……经济学界出现了罕见的混乱与无语。

回顾世界金融危机的历史,每一次危机总是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瓦解;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催动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时代走向终结;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大暴跌)宣告“广场协议”后发达国家间的国际协调体制形骸化。而今,以美国为震源的金融危机也可能将宣告“华尔街模式的终结”。

同时,每一次危机也将宣告一个时代的开始。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已经拉开了全球化的第二幕。金融危机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协调政策的功能逐步退化,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升为全球克服危机、恢复经济、主导国际秩序的新舞台。新兴国家群雄并起,预示着发达国家相对地位下降,国际秩序的力学关系出现动态均衡态势。尤其是,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改革主张,受到重视,使世界形成了扼制贸易保护主义,克服危机,共同复苏的正义氛围。

然而,围绕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不能说取得了积极的一致。特别是关于国际金融监管问题,美国、欧洲、日本均着眼于国际货币体制,力图维护战略优势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导致G20会议难以形成高度统一的意见。

多极化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上升,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新老帝国都不愿意轻易放权,都在积极寻找机会,抢占全球竞争的制高点。由此看来,全球政策的协调,依然会存在强大的阻力。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刘军红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