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逊凭什么上不了中国的头条?

网友评论()2014.07.22 第177期 总第177期 作者:刘雪松

“威马逊”重创海南(图片来源于网络)

7月18日,一场叫做“威马逊”的台风如期而来,这场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这天很不凑巧地与雪上加霜的马航空难,构成了灾难性新闻的“撞衫”。结果,中国人司空见惯的台风,被马航的这场空难占尽了关注度的上风。

要不是中国红十字会后来被曝紧急救援时匪夷所思地向南方灾区下拨的3500床棉被,稍稍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恐怕直到现在,很多中国人可能连这场台风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它已经造成官方公布的38人死亡、3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15.9亿元,这些惊人的数字。

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说马航。所有的新闻头条,都与威马逊无关。所有的人都在听那些预言帝绘声绘色地梳理国际关系与局势,判断马航MH17航班是被哪一枚导弹击中的,来自哪方面的武装。

人们讲海南那场权力地震中的主人公,如何从冀文林出事之后终于等到谭力落马,讲他们中的一位如何抛弃糟糠之妻娶了个电视主持的美人儿。而真正的头条,却随着一场台风,淹没在风雨之中,像那些逝去的生命一样,轻若鸿毛。

威马逊上不了头条,缘于人们对于台风的司空见惯。人们对于生命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关注度,未能像马航坠毁于乌克兰东部、未能像两位海南省副省长落马于反腐,来得更有兴趣,不只是因为死亡人数的多寡,涉及的生命与前程的分量轻重,而是缘于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灾害的麻木。

据说海南的省会海口,到昨天为止,已经超过三天停水停电了。而相对于这场台风带来的近千万人受灾、3.7万间房屋倒塌、1800余公顷面积的农作物受灾、很多地区几乎夷为平地来说,停水停电已经算不上真正的受灾了。

按照现代气象科技,明明知道这场今年最强的风暴要来,明明知道威马逊早一天已经在菲律宾至少夺命38条,明明知道它恶魔般的路径必定横扫中国的海南、广东、云南与广西,也明明发出了各种级别的预警和应急响应。但是,伴随着一幢幢遮风避雨的房屋和赖以生计的经济植物而倒下的,还有这些失去或失踪的生命。威马逊像此前的每一场强台风一样,并没有因为这个被自然灾害屡屡造成“多难”的国度,在不幸与灾难中有了“兴邦”的决心和口号,而两手空空白走一趟。

威马逊所到之处,一片狼籍,一副残局。交通瘫痪,停水停电,缺医少药,衣食不济。一边是民众苦不堪言,一边是灾后重建高唱正能量。可以预见,这场自然灾害再次造成的多难,将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兴邦重建。

灾难来临之前,政府和职能部门去哪儿了?在预警,预警,还是预警。新闻的头条去哪儿了?在马航,马航,还是马航。

没有一个应急的预案在灾后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我是怎么未卜先知,让这里的交通畅通无阻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在灾后很得意地告诉我们,我是怎么先见之明,让这里的房屋免于倒塌的。没有人拍着胸脯告诉我们不会停电停水停通讯信号;没有人信誓旦旦保证我们哪里有灾情哪里就肯定有救援队伍保障你的生命;没有人事先走到地头手把手地教给蕉农如何做到不让将要收获的香蕉不致倒伏,这年的收成不会泡汤;没有人事先将充足的凉席安全的食物精准的药品配置到威马逊可能横扫的受灾地区……有的,只是一个具象的预警,一个抽象的概念——台风来了。就像童话里的那句“狼来了”一样,喊台风来了的,只是完成了一个喊话的过程,而听这句喊话的,只是一个听喊话的过程。喊的人麻木了,听的人也麻木了。他们只是觉得,台风又来了。

连新闻也打不起精神说台风了。新闻的头条,对于异域这场空难的生命关注,显然比这场台风对于身边的生命的不确定性,来得更投入,更有打了鸡血般的激情。似乎失去了马航空难的新闻头条,就失去了媒体的国际范儿一样,他们宁愿冷落身边被威马逊台风刮得呼号求助的生命,也不愿因为第一时间少发一条马航的消息而被同行对于自己专业水准的否定与奚落。

诚然,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有着不可抗力的无奈。所谓人定胜天,不是指人类的决心有多大,台风的威力就有多小,而是指想尽一切办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威马逊造成的灾害损失,至少从目前来看,显然没有达到“最低限度”的境界。即便拿威马逊与2012年10月30日登陆美国东海岸的超级风暴“桑迪”,造成95人丧生、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重大灾难”相比,中国这场台风,“损失比”显得更加惊人。

但是,“桑迪”扑来,美国立即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奥巴马在最后一刻决定取消“今明两天”所有竞选活动,在飓风来临之前火速赶到白宫坐镇指挥。甚至连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事先宣布关闭所有交易,创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27年来首次因天气原因关闭两天的特殊纪录,而前一次纽交所临时关闭,同样因为一场叫做“格洛丽亚”的飓风袭击。时间是1985年的9月27日。桑迪,是整个美国持续多日、并且当忍不让的政府头等大事,也是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

近两年前的桑迪袭美,中国的媒体曾经兴师动众去追过风。今天,当威马逊近在咫尺向我们迎面扑来时,我们听到最多的,依然是对于马航空难各种可能性的神机妙算,是又一个海南副省级官员落马背后各种关联性的猜测预判。当威马逊潇潇洒洒走一回、拍拍屁股走了人之后,我们才依稀听到“海南挺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声音。好像要把丧事,办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喜事似的。

事先不拼命作为,事后收残局狼狈。多难兴邦这么一个充满哲理、充满能量的好词,在威马逊过后成为一场精神自慰,这是要有多少悲伤与眼泪来垫底的代价?

当我们听到棉被成为当之无愧的三伏救灾物品,当我们听到发霉的面包也会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中,当数字化的重大损失不能成为这个国家重大灾难时的条件反射,我们便不难明白那些高可入云的椰子树为什么会因为一场台风而齐齐倒地,不难明白那些即将收获的香蕉为什么会成片伏地,不难明白那些路会堵、水会断、电会停,那些生命会成为一个数字而不能像马航空难中的那些生命一样,成为一个个具体的人名,成为一个个令人唏嘘慨叹的人生故事。

当“台风来了”,只是一个预警的发布,一条气象的消息,而不能成为政府职能的头等大事与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台风过后的挺住,只不过是一个苍白的口号罢了。跟精神自慰时的呻吟,没有太大的区别。

椰子树倒了,可以重栽重扶,生命和人心如果倒了,拿什么来扶?

刘雪松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