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为期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 合同实现了双赢

网友评论()2014.05.22 第145期 总第145期 作者:刘乾

核心提示:一部跨越近20年的长篇“连续剧”终于于5月21日迎来大结局。路透社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见证了俄气公司与中石油的签字仪式,这是一份期盼已久、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气协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中国石油大学刘乾认为,这一协议对中俄来说是双赢的, 30年的合同期限对中俄来说都史无前例。

刘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凤凰网:中俄天然气谈判,签署了一次性30年的协议,您认为在这一交易当中,中国在价格上是吃亏了还是赚了?有没有坚持住最初的报价?

刘乾:中国和俄罗斯能够达成一致,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就意味着双方认可合同条件。中国采购俄罗斯天然气的根本目的在于国内消费而不是转口贸易,因此在可接受的条件下,谈不上赚和赔的问题。从达成合同的角度看,这对于中俄来说是双赢的,中国获得了新的、稳定的天然气供应来源,有助于实现天然气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和量的保障,俄罗斯进入了新的、容量巨大的中国天然气市场,有助于出口多元化和增加出口量。从长达十年的谈判过程看,全球天然气的价格始终是在上涨的,在每个谈判阶段,双方提出的目标价格都是变化的,但从目前的消息判断,中国基本上是接受了俄方主张的定价机制。国际通行的管道天然气购销合同都是长期的,一般为10到20年,此次中俄签署为期30年的合同,对于俄罗斯也是史无前例的。

凤凰网: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一贯定价策略是什么,中国进口的策略是什么,基于上述情况,对本次合同的细节您能否给予一定的预测和判断?

刘乾: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的定价方式是按照“照付不议”原则、签署与石油和油品价格挂钩的长期合同,这是俄罗斯对欧洲出口天然气的基础。中国进口天然气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原则是目标消费市场能够接受价格条件。根据现有的信息,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仍将是按照“照付不议”原则签署的、与石油和油品挂钩的定价方式。更加细节的情况,比如照付不议的最低比例、挂钩的石油和油品品种、基准价格等等,属于中石油和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商业机密,外界不掌握具体信息。但可以认为,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天然气预付款的条件,那么天然气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折扣。

凤凰网:在您看来,中俄天然气合作,政治考虑和经济意义哪个更大一些?为什么这一合作谈判之前悬而未决,现在取得突破?

刘乾:中俄天然气合作,既有政治上的意义,也有经济上的意义,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对华供应天然气的实现,大到国际能源政治和经济形势,小到普通居民的燃气消费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方面,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促进了天然气合同的签署,另一方面,在长达十年的天然气谈判中,双方逐步了解和理解对方的诉求,谈判立场不断接近,签署合同也是水到渠成的。所以说,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署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凤凰网:坊间有看法认为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的商业信用不佳,极有可能因为经济、政治变动而撕毁协议,您认为这样的风险是否存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发生?

刘乾:遵守商业合同是国际能源贸易的基本原则,中俄双方都应该遵守已经签署的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出现风险的主要问题来自天然气的过境运输国,而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供应不存在过境国,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从历史上看,即使在冷战对抗最激烈的时候,苏联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也从未停止过,因此不能将政治矛盾做为天然气供应出现风险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不能排除因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导致的供应中断。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双方应该有尊重合同的商业精神,其次应该建立公平的争端仲裁和解决机制。对于中俄这样的大国,化解矛盾的手段和途径有很多,不到极端情形,不太可能出现中断能源供应的情况。当然,所谓的极端情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的形势,以及不可抗力等等。

刘乾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