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偶遇领导?

网友评论()2014.01.27 第96期 总第96期 作者:刘雪松

如果将极其偶尔的某次坐坐公交、扫扫马路,就当作亲民爱民,那实在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偶遇领导”作为2013年末的一枚新词,刚面世就因为“秀迹”斑斑而倒了许多人的胃口。这个戏剧化了、颇具“领导下凡”意味的场景,要么撞到了记者的镜头里,要么被某个神秘的账号@在微博里。总之不大有撞到一个真名真姓的普通市民眼神里的。

真名真姓如董永之当代市民,过去偶遇领导是时常的事。那时候只要遇上交通管制、街巷封道、警笛声响,规规矩矩停下来让路,便知道有领导出门了。第二天,翻报纸,便知道又有幸与哪位领导擦肩而过。

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如今这种像遭遇一样的偶遇不被允许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亲民路线,相当于许多偶遇者一惊一乍爆料时所说的“微服私访”。

一惊一乍,不外乎两种心态。一是生怕大家不知道,二是不经意间露出了类似于被宠幸了般的奴婢心态,谓之幸福感。

幸福感从哪里来?从“有这么好的领导”的感慨中派生出来,从亲眼看到领导下凡的惊叹中演绎出来。“偶遇”者自己幸福了,要把幸福与人分享,结果幸福没敲别人的门,却被别人敲了砖,弄出些没趣来。

一般来说,不深入群众的领导,不是真正的好领导。这种民众心理,现在似乎被演绎成“不被偶遇的领导,不是真正的深入群众”了。于是,有领导被偶遇亲自扫马路了,有领导被偶遇乘地铁、赶火车,或者坐公交了。偶遇领导的新闻,在岁末年初此起彼伏,大有将这个新词弄热弄火、弄出跨年度热词之势。

为什么偶遇骆家辉是偶遇,偶遇自己的领导却被质疑假遇?我看不是中国人天生不相信自己人,而是中国的官天生跟自己人有距离。是因为骆家辉坐地铁是常态,咱们的官乘公交犹如惊驾。面对一窝蜂似的偶遇领导,人们分不清这些下凡的领导是刻意偶遇,还是刻意剧透。他们够不着在被偶遇的领导那儿得到内心坦白,于是在“偶遇领导”的传播者身上辨别真伪。他们像此前屡屡发现官媒发布的领导“悬浮”着亲民的假新闻一样,希望通过荣幸偶遇了领导的发布者字里画间的蛛丝马迹,找到官场“秀迹”,给自己既定的否定,找到新的佐证。

看起来,这是长期以来官与民之间的不信任、民与媒之间的不信任,带给社会的畸形心态,实际上,是官场与媒体、领导与文宣,相互融合得过于天衣无缝,带给民众积累已久的叛逆心理。远的不说,原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被偶遇时,民众叫好,而官场与官媒似乎表现不屑。有媒体甚至质疑骆氏被偶遇,是“美国政客的拙劣表演”。既然人家乘飞机坐经济舱、自己背包、拿优惠券买咖啡是“没安好心”,那么,到了咱们自己的领导坐公交、乘地铁、被偶遇,就“与自身职责”相符了?就安的是良心不是狼心了?

骆氏偶遇,现在成为一种逆袭,成为中国官员走近民众的常态趋势,是对这种言论观点的一种良性修正。哪怕这种偶遇,还有稚嫩的“秀迹”,还有求赞的官场功利,但至少表明,现在的官,看到了民心之悦、民众之欲所在,在乎了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民本形象,这是中国官场难能可贵的一种进步。民众对此将信将疑,是不敢相信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得这么快,不敢相信这样的偶遇,真的就脱离了官媒和文宣的影子。这种敏感,只有“领导下凡”、“偶遇领导”成为常态,并且不再被“哇哇”的一惊一乍中在微博里@来@去,当新闻传播,当大驾光临,才能让民众在内心中,将官场与官媒“悬浮”了的领导形象,放到一个感觉踏实的位置上去。

每个领导,理论上都应该是民众随时偶遇的官场一员。每个平民,都有可能是遇上七仙女的那个董永。如果官情民情,弄得比天仙配的爱情还稀缺,说明这个社会的管理者,与民众有着天壤之间的距离。但是,领导被偶遇,如果老是偶遇在交通工具上,偶遇在记者和不明身份的爆料中,这种偶遇,便只是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学了点外来和尚的皮毛功夫。民众质疑偶遇领导是有意炒作,不仅仅是不信任这种作态,更是在这种作态中,难以感受到掠尽官场浮华和急功近利过后的、来自骨子里的诚意。比如,领导清晨扫地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偶遇的记者看到领导戴这么雪白的手套,不一定要这么多领导一起集体扫地被偶遇,不一定画面上让人产生多名记者集体偶遇领导集体扫地的疑惑,不一定要让环卫工人站在一旁看、弄得好像领导扫地也比他们内行似的,当然,也不一定要白花花冲那么多自来水。

偶遇领导,最令人接受的方式是没有方式。没有爆料,没有面对敏感质疑的质疑敏感,没有雷同的途径和交通工具。我们现在总是偶遇领导,是因为我们总是偶遇不应该被爆料、不应该成为新闻的“偶遇领导”被爆料、被新闻。这是一种“新闻发炎”了的不健康症状。领导只要心在天上,哪怕人在地下,偶遇领导的爆料者,就会当成官恩浩荡一样天下传播,民众就会当成天仙下凡一下将信将疑。

偶遇领导的场景,如果爆料者不搭理,新闻也不搭理,领导依然还有兴致不停地被偶遇,那么,偶遇的领导才真正脱离了急功近利的“秀迹”,偶遇领导的新闻,才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歌功颂德。

真正的偶遇是没有痕迹、不需要强调“真的是偶遇”的理由的。真正被偶遇的领导是不囿于时间地点场合、不限于非在工作状态不可的。装不装,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如果将极其偶尔的某次坐坐公交、扫扫马路,就当成微服过了,当作亲民爱民了,那实在是太把自己当回了事儿。民众不领情、不相信,都很正常。

刘雪松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