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案背后的官场生态链

网友评论()2013.08.27 第45期 总第45期 作者:石述思

图注:薄熙来,原重庆市市委书记,曾任大连市市长,辽宁省省长,商务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2013年7月25日,因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被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提起公诉。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薄熙来案在济南中院开庭审理,万众瞩目。

抛开一切阴谋论的猜疑,薄案无疑对中国法治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至少在尽可能地秉承法治精神,尽可能地保障了被告人的权益,尽可能实现了公开透明,尽可能地体现了对程序正义、实体正义的追求。

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权力在全体国民的见证下接受法治的制裁。这次启蒙的意义相当重大。

不管围观者以怎样的心态参与,不管网友按各类电视剧编排得多么狗血,这归根结底是法治的胜利。

在审理的最后一天,中国政坛一代枭雄薄熙来发出一声叹息:我得知此事在劫难逃,所以我内心有软弱的时候。我现在深陷牢狱之灾,百感交集,也只剩余生。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具有极强权力欲、有人格魅力、能力卓越、在民众中拥有广泛拥趸的薄熙来最终被自己迷恋的权力杀死,栽在他无比蔑视的法治之手。

必须承认,薄熙来是中国政坛上曾经的一颗明星,甚至是一位优秀的政客。他暗合马基雅维利的权力哲学并成为忠实的实践者。

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

青春期遭遇文革浩劫,又在政治生涯的关键时期,具有专制人格的薄熙来面对剧烈转型的中国社会,将权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甚至不惜凌驾于法治之上,走向专权独裁之路,即使其推出的许多民生举措客观上获得了重庆底层群众广泛认同,但手段的不正义一定导致目的的不正义,其行政理念与整个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努力方向背道而驰。

济南审判具有浓烈的揭秘意味。其中披露的一切无疑于一部精彩的官场大片,情节之曲折生动,内容之丰富离奇,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权力不受约束的背景下,围绕薄熙来建构了一个完整的腐败链条。所谓祸起萧墙莫过于此。

生于1949年的薄熙来在重庆力推“打黑”、“唱红”、鼓吹“重庆模式”,在迎合民意的外衣下,践踏法治尊严,大搞个人崇拜,并积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开动主流媒体宣传工具,一时间风生水起,他同时压制一切异己,甚至连发布批评意见的网友都被抓去劳教,更遑论那些被草草审判就被抄家判刑的民营大佬。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围绕着薄熙来,其主要帮手公安局长王立军本应是法治的信徒,结果沦为权力的鹰犬,为虎作伥,最终竟与自己妻子如胶似漆,并对自己完成反戈一击。

以大连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为代表的企业家,在权力主导一切的生态环境下,主动阿附特权,从中谋取不当利益,充当权力寻租的马前卒。

与薄关系不佳的妻子薄谷开来利用丈夫营造的唯我独尊的政治环境,大肆聚敛财富,并与尼尔伍德等人勾结,积极向国外转移财产,终因利益纠葛反目成仇,伙同王立军将其毒杀,被判死缓。

靠急功近利色彩浓郁的民生政策获得广泛舆论支持的薄熙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政治生涯竟然断送到自己最亲密的小伙伴手里。

至少有一点薄熙来是咎由自取,如此政治冒险的前提是自己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操守,遗憾的是他的外遇导致妻子沦为怨妇,并最终联手自己曾倚重的兄弟王立军将自己逼至墙角。

一家都无法治理妥帖,何以治国安邦?

这提醒所有官场中的名利客:如果没有超越权力至上的信仰,没有一心为民的觉悟和自律,一味地攫取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好处,荣华富贵终究是一场浮云——时间会做出最公正的裁决。法治会迟到,但从未缺席。

当前距离四人帮公开审判已经整整过去33年,在中国依旧会出现薄熙来这样的案例,令人深思。

而且,薄熙来式的官场、情场畸形生态链在当下中国并不罕见,往往倒下一个贪官,便倒下一片企业家;而中纪委披露,90%以上的贪官都有情妇。尽管他们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其深层成因,去推动改革,完善吏治,防微杜渐。

薄熙来说:这次审判历时五天,让控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微博传送了信息,表明了中央搞清事实、追求公正的决心,也使我对中国司法的未来又增添了信心。

希望这样的信心能成为全民的共识,奋斗的目标。

石述思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担任《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作者其他文章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