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空气好是因为爱吃生鱼片?

网友评论()2013.10.14 第61期 总第61期 作者:肖国吉

近日,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的一句“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引发了网民的调侃和讨论。虽然,北京市环保局紧接着就官方回应称“烹饪油烟不是PM2.5主要来源”,但仍然有不少媒体发文强调烹饪产生的PM2.5对雾霾的影响,甚至还有媒体跑到居民家中“做实验”,力证炒菜所产生的PM2.5远高于蒸煮,呼吁市民“尽量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烹调”。

烹饪影响PM2.5,并非没有道理,炒菜也一定是会产生油烟的。但是,一般家庭烹饪尤其是炒菜时都会打开油烟机,而媒体所进行的实验却是在密闭门窗且并不打开油烟机的情况下进行,有悖于常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在密闭小空间内的测试与油烟被排入大气对空气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测试,难免有些危言耸听。

烹饪产生的PM2.5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有多大,这也是值得讨论的。根据数据显示,北京冬季霾的形成,罪魁祸首是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气体;夏季的主要污染源中,有40%-50%来自于汽车和相关产业,30%的外地污染传输,即使比冬季要高,烹饪源的污染也只占到15%-20%。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烹饪也谈不上是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甚至连重要来源也称不上。

而且,对于烹饪源产生的PM2.5的治理,并不需要居民对饮食和烹饪习惯做出什么大的改变。北京市的新居民建筑都是集中烟道,如果再对旧居民楼进行油烟排放集中管理,在集中出风口通过设备净化油烟,同时对餐馆油烟过滤系统加强制度化监管,就可以减少大部分的PM2.5。这种治理方式,显然要比呼吁居民不要炒菜靠谱得多。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雾霾则是在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炒菜自宋朝始,至今也有一千多年,为何如今才发现做饭可以做出雾霾?并且,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烹饪条件一直在改善,那种炊烟袅袅的情景也很难看到了。再者,难道日本的空气好是因为他们爱吃生鱼片,而欧美的空气好是因为多吃沙拉吗?

众所周知,北京市之所以要治理雾霾,是因为它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到了生活,影响到了健康。的确,治理雾霾应该是有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但这种努力应该更多的体现在“少开一天车”等等方面,而不是以影响市民基本生活的方式来治理雾霾。如一些网民的调侃:全民吃凉拌黄瓜来配合清洁空气工作很明显不现实。

其实,在2013年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北京市提出要严格控制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污染,要求环保局加强餐饮油烟监管,督促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等措施,这些都是治理烹饪源产生PM2.5的积极之举,在治理雾霾之下也不会对市民的基本生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反而,那些主张不做饭、少炒菜、改变饮食习惯等“封灶台”措施的人们,未免就跑偏了。

肖国吉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