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蚁族”生存现状 理想还被埋在土里
2009年11月24日 19:44内蒙古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

他们是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热血青年,他们怀揣着理想拥抱社会。当梦想在现实中遭遇更多磨砺后,他们忽然明白,适应纷繁的社会远比校园要艰难得多。多数处于经济“断奶”的他们不得不为生计而忙碌,由于经济拮据,他们不得不选择“蚁族”栖身。

“蚁族”困惑来自于钱

不到20平米,两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两个凳子,一张桌子。整个房子一共两室,另一室住着房东一家,客厅和卫生间可以共用,这已是毕业不到一年的杨琦(化名)的第三个“家”,月租350元。“原来没有桌子,是我们跟房东软磨硬泡要来的,不然洗漱的东西实在放不开。”她说。

杨琦毕业于一所民办高校,学的是市场营销,现在从事保险推销。合租人是她的老乡兼同事。谈起合租的原因她说:“主要是钱的问题,合租会减轻经济压力,弟弟还上学,毕业了不好意思再跟父母要钱。”

与人合租到底有多少难言之隐?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高敏现在住的地方大概12平米,与同事合租一室,每月500元。她在一家私立中学任教,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工资不算多,还不能按时发,花费又大。从工作到现在还没给家里补贴过一分钱,反而从家里拿了2000多元。”她说。对于现在的工作她并不满意:压力大,待遇没有保证,“但是为人师,就要尽力做好”。她表示这也是在给自己充电。

像高敏这样尚在“啃老”的“蚁族”不在少数,没有固定的工作,就没有稳定的收入,即使心里不愿意增加父母的负担,也还是要向家里寻求经济援助。这样的“蚁族”对房屋的要求更低、更现实。

在等待中留守

调查中,记者发现“蚁族”大多来自内蒙古的中小城市。回家,是“蚁族”们想而不能的事情。他们努力地留在呼市,不愿回到乡镇,希望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

李家明来自和林,家里有耕田还养着几头奶牛。两年前大学专科毕业后他一直在呼市漂着,最难找工作的时候当过服务员,卖过保险。“不能回家,我学了3年,不想像父母那样。尽力地找个稳定的工作,也许还会过着‘蚁族’的生活,但是我得努力。”

采访中,很多房屋中介表示,“蚁族”租房子最先看价格,市中心的房价贵,大多数人选择团结小区,那里的价格“蚁族”更易接受,而且不太偏,交通便利,而光明路、海西路一带虽然比较远,但房租便宜,也有很多“蚁族”。

由于地域等原因,呼市的“蚁族”虽然生活水平较低,但相对“京蚁”、“沪蚁”等“亲族”生存状况依然较好:虽然聚居,但是密度较小;房价比北京等大城市低,租房后用于生活的资金较多;居住地虽多距市中心较远,但交通便捷,不是城市边缘的村落;大体分散部分集中,尚未形成“蚁村”。(文/然然)

80后   蚁族   蚁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然然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