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扼杀公民精神
2009年12月29日 19:01华商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单士兵(作者系知名时事评论员)

“灵宝诽谤案”曾被视为是今年一次典型的民意胜利。河南灵宝青年王帅在网上发帖,举报当地政府违法征用土地,结果被灵宝警方以涉嫌诽谤罪跨省逮捕并拘留。在民意围堵之下,河南省公安厅厅长道歉,灵宝市公安局撤案并向王帅道歉,给予其国家赔偿。

现在有最新消息传来。在经历过道歉、撤案、赔偿之后,王帅反映的征地问题不但并未真正得到解决,就连他自己也失去工作。在“拘留”的阴霾笼罩下,他已被很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为此,他感叹说“维权的代价太大了”,并表示不再反映问题了。(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灵宝诽谤案”的连带效应,让人感到难言的苍凉。所谓的民意胜利不过是短暂的,而为这种“民意胜利”支付的代价又实在“太大了”。它不止是王帅一个人丢了工作不敢再举报,而是会产生一种震慑效应,扼杀掉正在发育生长的公民精神,让更多有心维权者止步于行动之前。

越来越发现,有些失范权力在遭到民意炮轰之后,表面上放下一脸嚣张的姿态,甚至毕恭毕敬地进行道歉,来向民意示好,暗地里却依旧心怀鬼胎,通过层层危机公关,从民意围堵的困境中脱身,再进行掠夺与报复。王帅不敢再举报,就是这种现象的重要表征。

暂时的胜利容易让人忘了警惕。当初“灵宝诽谤案”的舆论攻势让权力道歉,并给予王帅783.93元国家赔偿,的确也有积极的象征意义,说明民意如刀,可以雕刻权力。问题是,仅仅依据这种象征意义,并不能真正读懂民意。“拘留”两个字已经成为王帅身上的污点印记,它不是区区几百元的国家赔偿能够祛除的。王帅只不过是影响权力掠夺一阵子,而权力制造的政治污名效应,却很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不难想象,王帅个体命运的尴尬情境,一定会让很多维权者感到五味杂陈。当维权成本竟然高到要牺牲维权者个体前途的地步,谁还愿意去为那点菲薄的权利,支付这样巨额的代价呢?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有一把刀在对着正在努力生长的公民精神进行切割,使原本可以成为晨钟暮鼓的公民精神传播,变得暗哑沉寂起来。

这就是“王帅不敢再举报”的悲剧意味。即公民维权精神依旧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圈养起来,难以成为参天大树。而扼杀公民意识的生长,为公民精神发育制造厚厚围墙的,就是社会仍然缺乏应有的制度文明。在缺乏维权配套制度与相关文明的情境下,个体维权者自然就很容易身陷“孤岛”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