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通识教育八疑
2009年10月09日 16:26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朱维铮

编者按:

这是朱维铮教授在2004年11月开放论坛举办的“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八疑”尤如一盆冷水,对所谓的“通识教育”的提法进行了尖锐的质疑,简截明了但绝不简单,问题确实击中要害,是对死板僵化的现行教育体制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嘲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它们?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正文:

我想到八个问题,就是“通识教育八疑”。

一、半世纪来中国大学不断“改革”,何以至今没有出现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二、假如“通识教育”,意味着不分学科,在大学阶段把人文教育置于首位,那末自唐至清的科举教育体制,岂非堪称完形?而清末民初的历次学制改革,都把废止强迫性的经典教育当作重心,岂非自始便走入误区?

三、假如美国的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楷模,那末上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教育家和主流大学决策者,越来越多是留美学人,却对美国式“通识教育”,普遍表示冷淡,在实践中不予采纳,又是为什么?

四、假如说现在需要在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旨在使大学“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看作“一流大学”的所谓标志,那末何必学美国?五十年前学苏联搞大学改革,强调任何院校都必须把当前政治服务定成方向和目标,至今统一规定的政治课程仍是所有学生必修的“通识”内容,又何必另行“改革”?

五、假如说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相应的“通识教育”,那末美国岂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美国的民主体制是否已经变质,它的市场经济遵循的仍是西方民主传统的基本逻辑,这能成为教育中国大学生的“通识”吗?

六、假如说为了弘扬中国独特文明,重倡中国传统美德,必须配合以“通识教育”,那末梁启超早在清末便已概括其精义,即“开明专制”,所谓“与君言仁政,与民言服从”,可是百年历史不是也表明它始终止于理想吗?

七、假如说由于缺乏古典的历史语言文化的“通识教育”,致使如今大学生的人文品质急剧降低,那末仅仅咎在大学教育吗?谁都知道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早成民众接受文化教育的主要信息源,而这类信息源均受主管部门的严格控制,包括网络媒体也不可冒犯“宣传纪律”,可是大量的古装片、清宫戏,公然糟蹋历史,践踏传统,诲淫诲盗,污秽下流乃至将历史公认的暴君独夫颂扬为“英雄”,甚至使文科学生也对反清革命有没有必要发生怀疑,这不都是影视等媒体制造的效应吗?到底谁该替青少年一代数典忘祖,负有主要责任?

八、假如说由于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不利于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复合型英才,必须导之以“通识教育”,那理由不也似是而非?每个大学老师,只要不用脚底皮思维,都知道从院系调整到高校合并、升格、扩招,真正的专家都没有发言权,在位长官的权力意志不容违背。在这方面,美国倒值得称道,但可称道的不是它的“通识教育”,而是它实践了“科学无国界”的自由精神。倘将它教育系统的缺陷,当作中国大学改革的取径,岂非舍本逐末?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