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模式:农村变城市的忧虑
2010年02月04日 17:43新快网-新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猎德村变身CBD之2

■新快报记者 纪许光 陈志杰 摄影 王翔

旧城改造第一个由开发商介入

公共配套谁来埋单教育卫生就业治安等如何纳入城市管理

深读指引

猎德村是广州城中村整体改造的第一村,也是第一个突破性地由开发商介入的旧城改造项目。此前,广州市曾禁止开发商介入旧城改造与城中村改造。

猎德村改造首创了村民以土地产权(土地拍卖)置换开发商物业(安置房建设)来改造的新模式,有别于以往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旧城改造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村民普遍担忧公共配套能否落实,就业教育医疗治安条件能否改善。对此,规划专家认为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失误,着力解决这些问题而不仅仅是改善居住环境,要使农民变居民,农村管理变城市管理。

那么这一切该由谁来埋单?

8月17日,猎德小学校长潘国洪的一篇博客很快被村民转载到了“猎德在线”上,引发了村民不少的议论。

潘国洪在文章中指出,新校址在建筑面积上较现在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校园占地面积至少缩水了一半”,旧校址原来的很多设施都将不复存在。

而今后学校生源的组成、生源结构会否影响办学质量、师资水平如何提高都是潘国洪担心的问题。和潘校长一样,村民们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我们现在的小学主要是本村子弟,外来人口的子女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将来改造了,这里肯定变成市中心啦,那个时候教育主管部门如何调配现在的教学资源啊?”

“村里和上级主管部门如何规划校区建设是主要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个部门或者什么人出来跟村民讲这些事情。一切都只是在猜测,这让我们很是摸不着头脑。”梁伯有些牢骚地说着。

针对村民的反映,记者试图与猎德村委会联系,猎德村方面仍以领导外出为由婉拒了记者采访。

医疗:社区医疗中心有着落吗?

“听说回迁后会建设社区医疗中心,这对村民来说当然是好事。只是这些政策到时能不能真正落实,会不会有变化?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你到村子南边去看看,我们现在的医疗服务室是个什么样子?那里哪能看病啊,有时候想买点药都不一定能买到。我们年纪大了,去趟医院很不方便,子女平时都忙着做生意,很少回来。要真有个什么病,就麻烦了。”

记者来到猎德码头车站附近的猎德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说是服务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简陋的药房。记者采访过程中没有见到一名医生,只有一年轻女子在为偶尔上门的村民们收费取药。

“平时来买药的大都是这里的租客,村民很少来我们这里。即便是来了,也只是买些治疗感冒、头疼类的药物,毕竟条件有限,真有病的话肯定不会来这里看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就业:会有更多就业机会吗?

“现在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除了居住环境太差、安全隐患突出外,再有就是村里现在能解决的就业指标少得可怜。除了村治保会和文体活动中心等几个岗位外,我们根本没有工作的机会,村民除了年底分红和房屋出租外,几乎没有别的收入。”

在猎德桥东侧的一间陈旧的理发室里,一自称生产队长的梁姓村民反映,猎德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村干部的一个大问题。“在召开动员大会的时候,村干部就承诺,新的社区建成后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物业、保安、清洁、活动中心等,都将对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优先安排就业。”梁队长说。

治安:治安力量能加强吗?

由于外来人口众多,流动性大。长期以来,猎德村的治安状况也让村民们头疼不已。村民梁阿耀(音)告诉记者:“我和亲戚们都遇到过被偷的事情,由于外来人口流动性太大,这些案子大多都很难侦破。村里现成的治安力量就治保会那几个人,要应对几万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村民李叔反映,对于这些担心,有关方面明显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希望村里能改善一下,不要总让我们猜来猜去。”

反思城市化失误 城中村公共管理政府要解决

和广州众多的城中村一样,猎德村及其原住民也在城市的发展中被“边缘化”,成为公共管理的弃儿。即使改造已经启动,村民的忧虑仍很多。

“有人说城中村是毒瘤。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城中村脏乱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农民本身,而在于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愿意支付农民城市化的成本。”中山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袁奇峰的观点很鲜明。

“高速的城市化过程是低成本进行的所谓‘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袁奇峰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的办法是给农民一点经营型用地就不管他们了,导致城中村环境恶化。起码的采光,通风,消防,卫生,治安这样的条件都解决不了。政府不投入公共财政,基础设施都是农民自己建的,城中村是真正的自建自管的村庄。后来把他们的身份由农民改为居民,既然身份都改了,政府就应该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但是实际上政府还是没有作为,政府失职。”

“广州过去的十年主要是开疆拓土,大跨度地拓展‘大广州’概念,忙于撤市设区和大力发展交通设施,但却疏于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城中村不仅毫无消减,反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城中村脏乱差、消防隐患突出、治安状况严峻是众所周知的现实情况。”著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指出,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在新社区的规划上,应着力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

城中村改造目的: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城市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是最早进行广州城中村规划建设管理对策研究的学者,李立勋认为城中村的改造和旧城改造完全不一样,需要涉及到农民的整个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包括他们目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出路。

“城中村改造是把农民变成居民,农村变城市,农村管理变城市管理,这才是城中村改造的最根本目的。而不只是改善居住环境。”

账要摆到明处算

袁奇峰认为,如果要改造城中村,公共财政应该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广州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一个很重要的模式是用一个大型项目来启动城中村的改造,让它有了动机,有了第一笔资金来做安置款。这个模式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导入公共财政,开发商和村的资金怎么配合?

“这是一件很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工作。”袁奇峰说,首先建农民公寓,节约下宅基地,这些土地通过阳光的市场进行招拍挂,就可以赚到钱。本来这个钱应该交给政府,但是政府可以有一些政策和优惠,把这些钱的一大部分返还给农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把土地的收益作为旧城改造的成本,免收和减收就相当于是政府投资了。

但袁奇峰强调,这个过程应该还是政府来主导,不能简单地说就交给开发商来作,旧城改造一定是要政府主导的。账都要摆到明处算,这样村民才不会吃亏。这很重要。现在很多改造方案,引入开发商,让农民直接和开发商打交道这是很危险的,往往把村干部害了。

猎德模式之忧 规划没按规定讨论谁来保证公共设施?

那么猎德村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谁来主导改造?谁为公共设施埋单?谁来使农村变为城市?

20亿,是猎德村桥东村民安置工程的资金。在西边地块没有拍卖获得改造资金前,这笔钱由谁出?这是城中村改造利益平衡的另一个关键点。目前为止猎德村和政府方面并没有向外界透露。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认为,开发商成为资金投入主体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要开发商出这个钱,开发商是乐意的,对于精明的开发商,这里当然是有条件的。比如,在政府在商业开发地块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也是吸引开发商投入资金的一个有效手段。”彭澎说。

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认为,猎德村改造的利益格局实际是,政府设定包括产权界定、赔偿标准等政策框架,由村民和开发商合作,政府再通过规划管理来规范操作。改造过程中实行“地权置换为物业”的做法。

根据国家规定,政府审批的规划有强制性,比如要求改造项目必须配定学校等公共设施,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建设。但在一些开发项目,开发商代为建设公共设施,再以建设费用冲抵土地使用金。

袁奇峰认为,猎德村改造后的公共设施会放在整个珠江新城里来平衡。但令他担忧的是,猎德村改造的有关规划并没有提交广州市规划委员会讨论,这一委员会由专家、公务员代表、公众代表等组成,凡广州市的重大工程项目都必须提交讨论,如不符合规划标准的项目一经否决不得开工。

据了解,今年7月份广州市规划局曾讨论猎德改造方案。据一位与会专家介绍,会上只讨论了一些建筑控制性指标,对具体的建设设施尚没有方案提供讨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待续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